初探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2016-05-30顾蒙曦
顾蒙曦
摘 要 校园一卡通在数字化信息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结合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学校及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首先概述了一卡通项目;其次,分析了系统需求;再者,探究了系统设计原则;最后,提出了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策略,以期对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一卡通系统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15-02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信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投入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校园一卡通系统属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部分。本文以笔者从教的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为案例,从一卡通项目、系统需求、系统设计原则、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四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一、一卡通项目
当前,信息化产业及网络通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非接触式的智能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其中,校园一卡通属于非接触式智能卡范畴,其具备便利性、安全性、先进性等特点。现今,智能的IC卡、“一卡通”、计算机网络等在校园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集成学校内的所有系统,可对全校师生用卡情况加以动态掌握,对加强学校监管具有积极的意义。校园一卡通系统通常呈现出功能单一、以电子消费及应用为主的特点。传统校园卡属于多种证卡范畴,主要包括借书证、上机卡、热水卡、充电卡等。在日常应用中,学生与教师不便于携带及使用。此外,后勤部在处理多卡工作时任务量较大。与此同时,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校园一卡通建设,对确保后勤保障服务及管理质量、为便于师生应用、提升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等颇有益处。由此可见,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及后勤管理至关重要。
二、系统需求
就校园一卡通而言,动态管理及信息共享是其的基本需求。所谓的系统设计指的是所有功能在设计过程中立足于多种软件,以优化各读卡终端设备、各管理系统,进而设计出最优质的系统。所持卡呈现出一体化特点,具备上机浏览、借书凭证、身份证明、医疗服务等功能,并能够对持卡人的身份加以证明。此外,持卡人可自由消费。由此可知,校园卡可通用于整个校园。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一卡通平台由一卡通管理结算及数据管理中心、热水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电子及食堂售饭管理系统等构成。此外,校园一卡通还集成了多个系统,主要包括银行圈存转账、图书借阅、数字化校园等系统。
三、系统设计原则
在规划、设计校园一卡通系统时,须充分考虑软件支撑平台、网络安全性、师生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标准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而实现最终建设目标。基于现有的校园数字化平台基础上我校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其在整个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因此,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理念及模式务必要与数字化顶层整体设计思想保持一致。所以,一卡通系统具备多种功能:集成信息、管理、消费等。此外,校园一卡通须与校园内其他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不但要考虑其发展前景,还要考虑其的类型及功能,以更好地服务教师、学生、校方。下文,笔者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概述为以下内容:
首先,可靠性原则。产品性能应具备稳定,使系统长期连续运转成为可能。当系统发生故障中断后,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再次正常运转。
其次,安全性原则。据研究,每个系统数据皆具有相应的序列号,对准确计算数据、完整保存数据、避免出现复制现象、多重加密卡片、使卡品更具稳定性及安全性。
最后,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原则。高职院校应集中配置及管理人员、设备与卡。一般来说,一次便可完成系统管理及维护、处理客片、用户使用等,没有必要转换多次,以提高校园卡系统应用的便利性。校园一卡通须具备多种终端设备,在配置子系统时须贴合用户的各种需求,进而达成多功能应用目标。在稳定运行原则中。对于校园卡系统来讲,其包含多个子系统,且各系统的连接为无缝连接。此外,各系统可全面检索、快速交换、共享数据、实时查询、高效生成统计报表等。
四、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对于校园一卡通的建设,笔者从以下三各方面的内容分析:
(一)对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搭建
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园一卡通中居于核心地位。平台系统中的程序各自担负着相应的处理业务逻辑及术操作的责任。
(二)实现消费一卡通
消费功能在校园一卡系统占据着首屈一指的位置。一卡通中心平台与商务消费系统有机连接,实现了数据库的共享,便于全校师生自由消费、后勤管理、学校管理等。此外,校园一卡通可拓展应用范围,以使校园内其他场合可以电子缴费,例如:复印店、商店、理发店等。各种消费功能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及节约资源。
(三)实现行政管理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的蓬勃兴起,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学校资源,达成以下目标:优化后勤服务、实现学校行政管理、促进各部门联合办公等。如此,学校各种服务工作及管理工作的效益、质量可得到提升。
校园卡可被系统平台识别,其取代了出入证、工作证、学生证等,进而使得学生公寓、图书馆、宿舍楼等实现一体化管理。集成与共享主要依托各个子系统及系统平台。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平台(教务系统、OA系统等)预留的数据接口可集成与共享,对提高学校工作成效、整体管理质量等就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卡通在学校管理、优化后勤服务、提高师生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全面探究,指出学校建设一卡通系统的需求及原则。当前,我国校园一卡通已基本达成预期目标,但仍需普及推广及以创新科学的形式进行改进。众所周知,人工充值存有局限性,因而,我国校园卡应朝向自动充值方向发展。校园一卡通并未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希冀,我国校园一卡通能够得到不断优化,以更好地服务师生。
参考文献:
[1]何小波. 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与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赵良虎. 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与管理[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47-48+59.
[3]陈易宇. 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 科技资讯,201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