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探讨
2016-05-30李树强
李树强
摘 要 高校博物馆是教育系统开展科普活动最为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之一,如何促进高校博物馆科普资源建设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提升高校博物馆科普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科普 基础设施 十三五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10
Abstract University Muse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for education system, and how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University Museum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and main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rteenth Five Year Plan"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 Museum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bility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museum;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
0 引言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普,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科技创新。而科普基础设施在科普工作中不但是重要的载体,也是科普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普基础设施科普能力建设作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普能力的形成。故提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满足不同人群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的重要途径。
高校博物馆是教育系统开展科普活动最为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之一,承担了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提高大学生以及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1 “十二五”期间高校博物馆科普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展览、讲座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模式。①
1.1 我国高校博物馆规模不大,分布不平衡,但上升空间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大约有 267 座,但是对于我国2491所高等院校(截至2013年12月,不含独立学院)来说,博物馆规模所占比例比较低。相比来说,欧美国家一流的学校中拥有的博物馆数量较多,平均每所院校有3~4所博物馆,英国大学博物馆联盟资料显示,博物馆数量占注册高校的55%,美国博协1988年统计的524所高校中拥有800余所博物馆,因此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②
和我国高校区域分布不平衡一样,高校博物馆的区域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地区。③据统计,北京地区的高校博物馆有44家,上海和江苏地区有30家,湖北地区有18家,陕西以及黑龙江地区16家,具体如图1所示。
我国的高校博物馆主要分布于全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187所高校之中拥有博物馆的高校只占7.5%左右,这表明我国的高校博物馆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2 高校博物馆的开放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高校博物馆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开放规模越来越大,开发时间越来越长,科普形式越来越丰富,接待人数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获取准确开馆年份的187家高校博物馆中,“十一五”期间新开放的有64家,“十二五”期间的有46家(截至2014年6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的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如表1所示,2013年,全国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科技馆共有380个,科学技术博物馆 678个,青少年科技馆(站)779个,分别比2012年增加16个、46个和40个。④其中科技馆参观人数共计 3734.2 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 9.11%。
1.3 “联盟”是高校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抓手
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于2012年5月成立,北京、上海和黑龙江也随之成立区域性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联盟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丰富活动,持续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截至目前,育人联盟的会员共有157家,大约占现有高校博物馆总数的60%。
育人联盟成为组织、协调、推动地区高校博物馆开放的重要机构。根据对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统计,40家高校博物馆中有33家每周开放时间超过四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等7家高校博物馆双休日均对社会开放;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艺术馆等6家高校博物馆则对社会全年开放。⑤
1.4 数字化是高校博物馆建设战略性的政策导向,但效果并不明显
2001年教育部为推进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出“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并下拨2000万人民币资助18所有特色的大学博物馆,实现音频、视频、高精度三维模型向数字化转变,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发布了超过10 万件数字藏品。2007年,為推进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大学数字博物馆二期建设工程”又把11个高校博物馆列入到数字化建设中。2011年5月,国家教育部和文物局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中针对高校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尽管政策文件已经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并为我国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战略性的政策导向,但总体上说,全国高校博物馆仍然处于实体博物馆的发展阶段。据统计,“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资助的21家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目前在互联网上能够访问的只有11家, 而拥有门户网站的高校博物馆也不过82家,还不到高校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
2 “十二五”期间高校博物馆科普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和科普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2.1 开放程度低
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只是注重形式,而观众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只能大概地浏览馆藏品,并没有深入挖掘馆藏品内涵,从而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高校新型博物馆应以综合实力强的权威人士或符合型创业者这样的专业人才来当馆长,相应的学科带头人或相关专家、教授、专业人员来当项目负责人,来构建领导层及顾问层。
国外大学博物馆大多拥有一支既专业又综合的人员队伍,集研究、讲解、教育、服务为一体,许多人就是在博物馆里交流、开发、研究,然后不断出学术成果。因此我国高校博物馆应加大开放程度,势必要加大开放的力度,并通过招募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来提升讲解水平,让观众能深刻挖掘馆藏品的内涵。
2.2 开放时间短
由于受到资金和管理等因素的限制,目前高校博物馆的多数时间为闭馆状态,开放时间不足。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每周只在周一、周二开放,且每天上下午仅各开放两小时。南开大学历史博物馆每周只有周五下午14:00-17:00才开放,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则是每周三13:00-16:00开放。
众多高校博物馆采取“预约开放”的方式,例如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上海金融学院当代钱币博物馆、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文化馆等,这些高校博物馆必须先预约才能参观。繁琐的参观程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观众的参观热情,从而导致馆藏资源难以为社会共享。
2.3 限制性开放
一些高校博物馆并不对社会群众开放,只是针对教师和学生开放。社区群众很少有能进入高校博物馆的机会。例如,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等一般不对外开放。
而西方的一些大学博物馆馆藏丰富,其藏品来自世界各地。例如德国的高校博物馆虽然隶属于高校,但是和社会博物馆一样都属于公众共享资源,它不但是大学的教育基地,也是人文教育的平台。如柏林洪堡大学博物馆经常通过举办科普知识展览吸引游人到学校参观。
3 制约高校博物馆科普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高校博物馆蕴含着巨大的科技文化财富,也是社会公共科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其科普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资金保障体系薄弱。高校博物馆属于公益文化机构,需要大量资金维持日常运营及馆藏品维护,因此需要一定的财政保障高校博物馆的正常运行。而相比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而言,高校博物馆建设并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大多数博物馆采取了“以校养馆”的方式。此外,由于高校博物馆隶属所在高校,不包含在博物馆体系内,几乎很少得到政府部门专门的财政补贴。高校博物馆的运营经费严重缺乏,尤其是维护费用的不足,已深深影响了其对社会开放的水平。众多高校博物馆为节约开支,采取预约参观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维护成本和人员成本。
(2)管理理念因循守旧。在传统的理念中,高校博物馆以馆藏品为主,其主要功能为研究、收藏和教育,馆内的所有业务几乎都围绕着藏品展开;并以馆藏品的增加速度和数量的多少作为其发展水平的标志;从藏品的采编、典藏到对外开放,工作重心都在于一个“藏”字,注重博物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馆藏品的历史变迁。大多数高校博物馆根据优势学科专业而建立,所以只让一些教师和学生管理日常运营,他们并不是专业管理人员因而谈不上具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理念。
(3)人才队伍渐趋凋零。由于优秀的师资团队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学校对其优势学科的师资团队建设方面更加重视,大多数高校要求教学的教师拥有高学历、优良学缘结构和海外留学背景等,高门槛将很大一部分愿意从事博物馆管理和研究的人员拒之门外,很少有机会能进入高校博物馆进行研究。目前高校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的,甚至一些高校博物馆的地位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博物馆管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热情。因此高校应加强博物馆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对博物馆管理人员的重视,营造一个有利于不同人才发展的环境,从而增加高校博物馆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4)社会服务显著滞后。高校博物馆不但承担着研究和教学的功能,还肩负着交流、科普和展示等社会责任,因而还有“终生学校”的美誉。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博物馆缺少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淡薄;高校博物馆内的藏品缺少流动展和精品展,多数馆内的陈列和布展没有区别,藏品陈列展览单调,信息化技术运用局限,数字化进程缓慢,相比社会博物馆而言,不能显示出足够的吸引力。⑥
4 “十三五”期间高校博物馆科普建设的建议
在分析了我国高校博物馆“十二五”期间科普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希望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推动区域性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成立。高校博物馆联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活动,整合优势资源,持续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高校博物馆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馆际联动则可以资源互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从而扩大科普教育的影响力与覆盖面。通过挖掘馆藏资源的文化内涵,整合资源,发挥团队优势,联盟成员可以推出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服务社会公众素质教育需求,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科普教育功能的实现,为科普教育提供有益平台。
(2)推动高校博物馆网站建设,搭建高校博物馆媒介沟通平台。以数字化形式对高校博物馆进行生动的阐释与表现,打造“永不闭馆”的高校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拉近高校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畅通交流渠道,打造更快速、更开放的媒介沟通平台。
耶鲁大学在公开数字资源方面做的非常突出,“开放获取”的政策使得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学者和个人可以免费获得耶鲁大学博物馆成千上万的图片。耶鲁大学允许每个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自由传播馆内物质遗产的复制品,从而使得他们从多个侧面比较不同的馆藏,并能够对每一份馆藏进行仔细观察。
因此,我国高校博物馆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多元组合将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满足社会公众和校内外师生的科普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
(3)加快高校博物馆完成社会博物馆的登记注册工作。高校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文化、感触历史和学习知识的平台。高校博物馆只有通过对社会开放的手段才能实现满足校内师生需求和服务社会大众的功能,因此高校博物馆应致力于为周边单位、学校、街道等提供科普文化服务,为社会开展终身教育、通识教育搭建有益平台。
在国外,大学博物馆被称为“第二课堂”,十分注重教学与博物馆的结合,侧重对学生素质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的博物馆培育功能。在建设制度上,国外大多数博物馆采用的是董事会制度,吸引各方面专业人士参与博物馆建设, 有利于吸引社会力量捐赠藏品和筹集资金,也有利于更好理顺文物部门与教育部门职责。在运营模式上,国外多数博物馆不以门票赚钱,而是化门票经济为服务经济、消费经济,这种做法值得借鉴。⑦
因此应推动我国高校博物馆完成社会博物馆的登记注册工作,进入全国文博单位建设序列,每年從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获取专项经费的支持,同时也接受《博物馆条例》的约束,确保足够的开放时间。
注释
① 王琳媛,陆亚男.论高校博物馆育人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92-95.
② 赵玥.新媒体时代高校博物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今传媒,2014.8:158-160.
③ 张晓旭,蓝韶清,李玉茹.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8:17-19.
④ 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分析(科技统计报告2015年第14期)
⑤ http://museum.univs.cn/Web/BWGLM/226001.htm
⑥ 胡兴祥,何恩情,鲍丽娟.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3-125.
⑦ 孙逊.国内外高校博物馆之对比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