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学习分化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2016-05-30修丽霞
修丽霞
摘要:本文就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的两级分化,以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解学生分化的原因,防范分化所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化;分化原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69-02
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分化现象严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那么研究确定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分析分化的原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能够减少学生学习困惑,提高个人成绩,这对于宏观上减少学困生,减少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习差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经过近三年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本校学生分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产生学生分化现象的原因
1.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与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我对本校初三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成绩在30分以下的学生普遍都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没有学习动机,没有学习目标,对今后没有任何打算。还有几个同学也想过要好好学习,但意志力薄弱,吃不了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玩过了头,忘了学习。学习化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新教材虽然降低了化学理论和化学计算部分的难度,却增加了很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的环保、材料、燃料、有机化合物和营养素等方面的知识,这也客观地使教学进度紧了许多。例如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往往会因课时的偏紧,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记熟元素符号、化合价时,就马上教写化学式,在教学过程中又是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导致了学生写化学式时错误较多,如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例不正确等等,直接影响到紧接其后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被调查的50名同学中,最初出现成绩分化的就在于化学符号这个知识点。在遭受几次挫折后,一些原有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就逐渐落后了。
3.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分化的一个原因。在我们农村初中,有许多学生学习十分认真用功,但每次考试成绩却总不如人意,学生本人也十分苦恼,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没有了学好化学的兴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懂得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不懂得在学习中如何抓重点,如何去应用知识。许多同学属于被动学习。进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学生往往在教师强调记忆的情况下,片面地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背功的学科,所以不讲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从这3年的调查发现学习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1)学习无计划。(2)不会科学安排利用时间。(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5)不会听课。(6)抓不住重点和难点。(7)理论与实际脱离。(8)不善于科学用脑。
二、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一)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应从开头就做起。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的发生原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将这些问题用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有了问题就会产生思维,而有了思维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开始上第一节课时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快的气氛。老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向上飞?”“如果改用口吹气球,它能不能向上飞呢?”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还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使人死亡?瓦斯爆炸如何预防?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森林火灾如何预防?等等。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时期,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就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给出几组不同的仪器让学生组装并制取出二氧化碳。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要優化课堂结构并注重实验,使学生想探究、会探究、乐探究
由于课时紧,内容多,所以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完成“讲、练、评”三个重要的教学层次,三层应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这样会得到教与学双向反馈信息。在每堂课中都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为辅。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主张“智育”,注重“自学”。所以课堂练习时间一定要充足,才能给学生留有记忆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时间,使学生能从书本中走出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重新认识新事物,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有利于信息反馈,使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及时掌握未达成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以便补救调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激发思维,发展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中得到了发挥。例如在元素符号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就叫学生去记忆,并且多次课前听写。而在讲化学式书写时,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练习,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书写的原则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实验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在实验中探究,并能提出新的问题,设计出新的探究实验方案。要把一個问题研究透,同时衍射其他问题,将知识形成网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部分潜能生在学习上花了不少功夫,但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成绩不理想,故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其次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循序渐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及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还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还没有做好,就一味地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学习必须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一丝不苟,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都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要善于总结,学完一节,要做个小结,学完一章也要做个总结,学完一本书更要做个总结。通过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学习过程中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三、总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形势在不断变化,成绩分化的原因也在变化,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变化。只有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减少分化,提高总体成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智文.新课程中化学的教与学[J].新课程(教师),2009,(12).
[2]刘兴宝.初中有效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3,(02).
[3]王云生.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效性[J].化学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