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6-05-30高国岩
高国岩
摘要: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较为枯燥无趣的过程,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语文开始,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既是小学阶段发展的必然,更是小学生找到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最佳手段。通过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同学们能够自觉主动愉快地钻研某一学科,从而能够更好的在小学阶段获得知识。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59-02
前言:小学生在学习阶段往往会进入这样一个死循环中,学得越好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学得越好,反之,缺乏兴趣成绩往往较差,成绩越差就越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使小学生的兴趣博而专,稳定而持久,从而自发找到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习成为一个愉快的事情,以达到学习效果更为高效的目标。
一、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感兴趣
求知欲的解释是这样的,求知欲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学习过程中求知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开端,是一个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不断探索小学语文中丰富内容的一项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较为特殊,他们对于未知的领域往往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从某种程度上说,现阶段的学生都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这一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
在语文课中,针对《趵突泉》一课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在教学课文之前可以将作家老舍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本文的背景等资料以故事的形式简要的给同学们讲一下,引发学生对于作者的一种崇拜之情,从而将课文引出,既能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向学生所灌输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自动学习,只有这样这个兴趣才是长效持久的过程,才能更好的达到这个目标。
二、设置课堂情景实行启发式教育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设置情景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掌握能力和课文的特点,以一种更为直观、形象的手段向学生展示一种更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职的欲望。在小学课本中《赵州桥》一课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設一个情景,在教学一开始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副“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自己看这座世界闻名的桥梁在经历数百年风吹日晒之后仍然能够屹立不倒的壮观景象。并富有感情地将文章内容进行描述,紧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座一千三百多年经历风吹雨打、洪水肆虐、地震摧残、车辆重压等多重考验的石桥,仍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去文章中找答案。通过设置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赵州桥》的历史中去,让学生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体会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最适合设置情景的,通过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与情景有关的图片,制造相关的道具,播放视频、音频等许多的设置情景的方式让学生的大脑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直观形象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处于刚从家庭、幼儿园过渡到学校的一个关键阶段,上课代替了玩、作业代替了玩,学习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活动,这种变化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他们自己乐于接受的转变。为了使他们尽快的将游戏、玩耍的兴趣转换为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课本中有《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因为文章中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如果按照文章内容向学生讲解,效果必定不会太好。教师可以将植物种子传播的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演示,苍耳挂住动物皮毛传播种子,豆荚在太阳下裂开后传播种子,蒲公英利用风传播种子等,通过直观的形象向学生展示,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内容上,又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时,从班级选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以一种对话的形式进行课文展示,体验课本中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小鱼,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是怎么进行互相帮助的。以直观的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小公鸡与小鸭子之间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通过故事与实际相结合,文字与形象相结合的方式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小组对抗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的是游戏,离不开的是竞争,离不开的是对抗,小学生都喜欢“攀比”,这种风气要不得,但是可以将这种竞争引向一个更健康正确的方向。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将班级内学生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为四个小组,定期进行学生朗诵、读书、写字、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情况等方面的竞赛,每月小结,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对抗竞赛的方式完成班级的整体进步,尽量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兴趣引向长久的、有效的、稳定的和持续性的追求目标。
五、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发现问题 善于提问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根据课本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往往效果不明显,或者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对答案的探寻状态,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抓在教师手中。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中,让学生自己找到题眼,通过谁借箭、向谁借、为什么借等几个问题,引起学生自己在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在课文《荷花》一文中,分析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冒?冒与长谁更贴切?让学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知识充满兴趣,并愿意拿出精力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使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失望感,毕竟千遍一律的教学方法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更直观地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刺激他們的感官感受,从而使记忆时间得以延长。
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荷花》属于看图学文类的文章,从单一的个体来看,荷花的种类不同,形态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化,从整体来看,满池的荷花簇拥在一起,无风的时候展现的是静态美,微风拂过后展现的是动态美。这种利用多媒体手段所呈现出的效果,比起课文中几张单调的图片来说,更加直观,更有冲击力。再加上配音朗读等多样化的形势,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之美,也能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与激情。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单纯的课堂上的学习有一定的改进之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仅仅课堂上45分钟不足以维持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课外活动是对在课堂上激发的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延伸手段。当然,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开展良好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有帮助,将小学生过度投入在电子游戏或电子产品上的精力拉回到学习中去。如组织学生开展适合小学生进行的诗词朗诵、办手抄报、故事大会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代替看喜羊羊;定期组织学生春游,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景色,代替电视上循环播放的宫斗与家庭伦理剧。把学生带向集体生活,带向自然。通过在生活中的积累,有效提高作文中对于景色、对于活动、对于运动的描述。这种源自于生活的兴趣,会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投放到学习中去。
总结:激发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活跃度,改善教学效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乐趣,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文报,2011,(9).
[2]罗亚.谈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思考与策略[J].教育文摘,2009,(39-40).
[3]杨艳芹.试论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M].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04).
[4]朱清时.科学(7~9年级1~4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