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上课程答疑的教学反思
2016-05-30徐聪张兴梅
徐聪 张兴梅
摘要:课程答疑作为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内容之一,答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网上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根据目前网上课程答疑存在的组织实施困难、答疑内容难以选定、学生缺乏互动以及答疑平台固定等问题,结合笔者在课程答疑中的探索,总结提高答疑质量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课程答疑;BBS;建筑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28-02
每学期,电大课程责任教师都会组织选修课课程答疑,内容由老师自己选定,并在开学期初公布于网上,供学生有选择性的参加。
一、课程答疑存在的问题
作为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每次开展的课程答疑,仅有少数几个学生参加,而自问自答情况也时常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组织实施困难
首先,由于电大教学管理模式,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并不直接与学生接触[1],每次进行课程答疑,只能事先通知分校负责人(班主任),再由他们通知学生进行参加,通知路径较长。
其次,通知手段效果差。例如笔者作为5门建筑类课程的责任教师,重庆市有十余个分校开设建筑类专业,分校采用滚动开课方式,笔者每期选择的答疑课程有多个分校开设,而下面具体分管的班主任就更多,笔者每次答疑前一般通过QQ方式(理工教研室群)通知在线班主任或分校其他责任教师,再由他们通知学生及时参加。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播路径较长,课程答疑安排信息不能直达学生。
(二)答疑内容死板
笔者每期选择答疑课程的主要原则是:选课人数多、及格率较低;答疑内容多围绕重难点与期末考试进行。
笔者每次答疑后都将答疑帖子置顶,以方便学生学习、讨论,但是通过近几次答疑来看,学生对答疑内容兴趣不大。因此课程答疑内容过于单一,形式缺乏创新,也是导致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缺乏互动
尽管每次参加答疑的学生较少,但是就仅参加的几个学生来说,答疑质量也较差。一方面分校、学生不重视课程答疑;市电大每学期开学期初都会将本期计划开展的网上教学活动信息公布于电大网页,而分校教师、学生往往忽视该信息,直到课程责任教师提示答疑信息时才恍然大悟;而在答疑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电话或QQ询问参加答疑路径。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教师互动,例如在答疑中,参加答疑的学生不能有效提问,大多扮演观众的角色,与课程责任教师、其他学生很难进行有效互动。
(四)答疑平台固定
市电大所有课程答疑均在课程BBS中开展,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7:00—8:00,由于网络问题,笔者在答疑过程中,经常出现发帖困难的情况。而电大学生本来就存在工学矛盾突出,学习积极性不高,能参加答疑也实属不宜,而一个过于固定、效率较低的教学平台无疑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提高课程答疑质量的措施建议
对于不同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各个击破,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出几条措施。
(一)加强与基层教师联系,开展多样化管理模式
基层教师身处电大教学一线,深知学生需求,因此,加强与基层电大教师的交流是有效开展课程答疑的前提。例如每学期开展1~2次实地教研活动,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有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电话、QQ联系,大大增加市电大课程责任教师与基层教师、基层教师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电大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为分校教师分管各自的学生,各分校教学管理相对封闭,拿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来说,多个分校中,市区分校师资配备显著优于其他分校,而实力较弱的分校学生也很难共享市区分校的学习资源,难以与市区学生互学互动。针对这种情况,市电大曾经开展新的管理模式——小专业共管,该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不同分校分别派出课程责任教师、班主任等作为课程共管教师,一个共管教师分管1~2门专科课程,共管教师通过建立QQ群,将全市本期所有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共同学习、统一管理。在开展小专业共管的过程中,笔者作为市电大专业责任教师也加入课程共管QQ群,对各课程共管教师有监督、督促作用,检查他们每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并配合共管教师做好共管工作。
目前“小专业共管”模式由于多种原因处于停滞阶段,但是,在开展课程答疑中已经发挥了作用,笔者当期开展的两门课程答疑效果明显优于以往,因此,市校要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开展多样式的管理模式。
(二)丰富课程答疑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不管是实体教学还是网上答疑,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往往显得枯燥死板。因此在设计课程答疑内容的时候,结合实际工程、紧扣基础知识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例如笔者曾在开展《工程经济》课程答疑中,选择“经济测算”作为答疑内容,经济测算涉及较多的数据与表格,单单是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接受,笔者就从一个实际案例开始,步步深入,进行不同指标的计算。在本次答疑的一小时内,学生新发主题帖80余条,且大多紧扣答疑内容。
另外,答疑内容要有一定的延伸性、引导性。比如在讲解基本知识之后,通过增设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回顾答疑内容,并引导学生急性后续学习。笔者2015年春期开展的《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增加两个实际案例并提出相应问题,供学生在答疑之后讨论学习。
(三)重视网上教学
电大教学主要分面授学习与网上学习两部分,目前,分校大多注重面授教学,轻视网上教学。虽然网上教学大多采用答疑室、BBS、QQ等方式,效果较面授效果差,但是,电大学生可以在面授学习以外的其他任何时间,利用教学平台与责任教师、其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网上教学是面授教学的重要补充。
因此作为基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网上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熟悉网上教学资源情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开展课程答疑前及时通知学生课程答疑信息,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答疑。
(四)开展多种答疑形式
重庆电大课程答疑统一采用课程BBS平台,方式过于单一且平台反应较慢。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不断丰富,而课程答疑应利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开展多形式课程答疑。
在开始小专业共管工作中,共管教师又分别建立QQ群,每次课程答疑要通过QQ群通知学生登陆平台进行互动学习,过程过于繁杂;另外笔者从2009年与其他几位土木类专业责任教师共同组建一个专业博客,博文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建筑业发展、时事新闻等,与学生共同讨论;笔者认为开展课程答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情况开展多样化答疑方式,例如可直接采用QQ方式、微信、微波等方式。
(五)完善课程答疑过程
目前课程答疑方式主要是课程责任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事后仅仅检查责任教师是否按时进行答疑,对答疑质量没有一个考核指标,而学生参与课程答疑情况不能体现在期末成绩中,这样容易造成课程答疑形式化,降低效率。
每学期专业责任教师组织课程答疑,两次专业答疑,而学生期末成绩主要是由基层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20%)与期末考试成绩(80%)决定,市电大课程责任教师的课程答疑情况并不能反映在成绩上。因此如果将学生参加不同网上学习情况反映到期末成绩中,这样即是对学生参加网上学习的一种考核,同时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论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网上课程答疑的一些探索,但课程答疑是电大网上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其效果需责任教师、基层教师、技术部门等多方面配合。
网上教学与电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大区别,也是电大教学的优势所在,而课程答疑作为网上教学内容之一,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好课程答疑,在今后还需在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进一步探讨、完善。
參考文献:
[1]李伟林.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韩竞.开放教育质量安全问题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23-26.
[3]杨剀.基于网络的精品课程答疑资源跨校共建共享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