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黄色”一词词义的古今转变

2016-05-30刘娇

亚太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转变黄色内涵

刘娇

摘 要:“黄色”作为在中国古代传统语境中象征皇权与高贵、贞洁与正义、金钱与财富一类褒义意义的词,于今日却常常带有淫秽、下流、色情等意义。这两者截然相反的意象,在对外汉语高级班的教学中无疑是很难解释的。细追其原因,跟社会变革、中西交流等等紧密相关,只能从历史的发展中来考究。

关键词:黄色; 内涵;传统;转变;历史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0-02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系统,具有文化的承载功能。[1]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互动性、时空性、动态性、对象性、外显性、载体性。因此,即使是同一语言的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形态。例如,对外汉语教学高级班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黄色”这个词已经突破了它原本单纯的物理含义,更混合了褒贬不同的语言色彩。近年来,有关“黄色”一词的讨论频繁,这一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原本象征高贵、尊严、贞洁的颜色词,在社会流通层面竟然快速转变,由以前的褒义色彩为主,迅速地加入了淫秽和庸俗的含义,和传统意义上的高贵、尊崇二者矛盾并存、模糊兼容、褒贬对立。基于此种现象,甚至有学者认为从中国民族文化自尊这一角度强调,“黄色”这个词应当不再适合作为淫秽和色情的代名词来使用。那么,“黄色”该词的意义转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在此,本文就“黄色”一词的意义转变情况展开论述。

一、 传统语境中的“黄色”内涵

1、 皇权和高贵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青赤黄白黑五色之中,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中华民族的本色,而且被历代帝王推崇,被认为是帝王之色。比如,“黄榜”是指皇帝的文告,因用黄色纸书写而得名,“黄历”是朝廷颁布的历法,“黄马褂”则是清朝皇帝赏赐给有功之臣,最高规格的礼物,古时皇帝住的宫殿,也一定是红墙黄瓦。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意味着自己登基成为了天子。清代皇帝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讲到“从小在宫中周围所有只属于自己的明黄色暗示了自己唯我独尊的意识。”[2]

(1) 源于古代的地神崇拜。

与漫长的封建社会相伴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万物能够生长的条件,也是广大人民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广大劳动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甚至皮肤也为黄色。人们对黄色的感情愈见深厚。五行观念产生以后,土居中央,与此同时,黄色也成为正中之色。

(2) 源于古代的太阳崇拜(天子崇日)

“汉初承旧制,崇黑,尚赤,而且汉代的佩绶制度有规定,黄赤绶只有皇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类才可以佩戴,由此可得知黄色在当时的地位之尊贵。到唐高祖武德初,采用隋制,天子长服黄袍。有人提出赤黄色非常接近太阳的颜色,而天无二日,日是帝王尊位的象征,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自唐高祖时期开始,黄被视为皇家专用色,百姓服饰忌黄色。”[3]

2、 正义和贞洁

人们常常用“黄花女”来指一个女子没有经过污染,贞洁犹在,“黄花晚节”则用来比喻文人晚节坚贞。

3、 金钱和财富

由于黄色与黄金的颜色相似,“黄”也经常用来与黄金等贵重有价值的东西相联系。例如,“黄道”指经商挣钱,“黄货”一般指黄金,“黄”和“金”常一起使用指珍贵的、宝贵的事物,例如“黄金周”是近年来法定长假的别称,意指人们难得的长假,消费的高峰时期,也指商家挣钱的宝贵机会,“黄金地段”指城市中商业繁华、交通便利能挣大钱的地方。[4]

二、 “黄色”内涵转变情况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黄色”这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知中不可动摇的尊贵之色,近年来却不知不觉在人们认知中出现了淫秽、下流、色情之意。关于这个现象,外文中“yellow”并无完全匹配之意,无法在外文中找到答案。也有笔者将其解释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复合体,连色彩词的喻意也不例外。汉语中的黄色与英语中的蓝色即代表王权与高贵,又象征着疾病与下流。”[1]这样的解释显然是过于笼统和抽象的,在对外汉语授课中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要查到这一含义的概念源头,我们不妨回到历史中来寻找线索。

回归中国的古代,其实黄色在主流文化之下,已经与性有了关联,只是没有传播开来而已。东汉有专讲房中术的书名为《黄书》;唐代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中讲到房内补益时也提出了“赤日黄月”之说。张清常在他的《汉语的颜色词》一书中就指出:“中国古代之黄与性有关系。此说甚是,只不过中断千余年,人们早己忘记而己”。[5]这无疑为后来的词义转换奠定了基础。

1914年,当时的《东方杂志》就从批评的角度谈到了“黄色纸”。文中谈到“美报固有一大缺点… …即置重兴味轻视事实是也。此种恶风,行之已久,今可谓达于其极。阅报者即对于实事,常疑美报为虚中构造,是非受黄色纸之反动”。[6]这里的“黄色纸”即指一类刊载并且捏造不实报道,用来迎合读者趣味的不良报刊。自这里开始,“黄色纸”“黄色新闻”就一步一步逐渐具备了负面意义,既包括暴露、刺激、捏造和污蔑,也包含软性、轻薄、低级趣味等等很多方面。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人们已然开始有意无意地讲黄色新闻与色情相关的词汇、事件,体现出一种向后者转化的过度倾向。此前“黄色新闻”包含的色情内涵被渐渐地前置。例如,评论家柯灵于1939年在《乐祸篇》中谈到上海色情文化流行时,就以刊登淫文秽词、猥亵文字的小报居首,认为这些低俗的東西就是给“黄色新闻”做材料。[7]

40年代中后期,“黄色新闻”的语义变异开始加速,色情的主导含义迅速地确立并且扩散到“黄色电影”“黄色音乐”中。典型的例子如1947年,时任国民政府的内政部部长张厉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强烈要求减少刊载黄色新闻,直接将“黄色新闻”和低级趣味相等同,指责其“不是荒唐,便是无耻,自然更没有教育的意义”。[8]这个时期,已经有学者对所谓的“黄色新闻”“软性新闻” “花边新闻”自觉地进行区分,学者们认为前者掺和了低级趣味的因素,有违社会价值观的大流,而后两者则通过幽默轻松的笔调,希望引起读者的兴趣,是一种可取的形式。[9]

1946年,有人公开地斥责香港的“黄色小报”专谈风月,充满了色情文字。[10]1948年,电影人夏衍猛烈地抨击美国的影片为“黄色的、猥亵的,赞颂者人性里面最下流最卑鄙的堕落行为的影片”,[11]1949年的上海出现了一篇报道,文字名為《人民的呼声:打倒黄色电影》,相当直接地使用了“黄色电影”这个词。在此时期,黄色文学、黄色音乐的提法也相继出现。

1947年到1949年,一些新闻界学者发现国人对“黄色新闻”原意的扭曲,特意撰文为“黄色新闻”正名,比如邵燕平的《“黄色新闻”的罪恶》等文。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黄色”色情含义的泛化。这一时期,“黄色”已开始独立表达色情含义,如“黄色气氛”“黄色高潮”等。

至此可以判定,1940年代中后期,“黄色”的色情含义已经基本定型。

新中国成立之后,“黄色”的这一含义一直沿用,比如说《新知识辞典续编》(1950)就对“黄色报刊”这样定义:“指专门刊载色情文章,和无聊的低级趣味的小报和期刊。结果是传播毒素,腐烂青年的思想。”

综上可得,“黄色”这个词隐含义的变异,其中综合了中西交流、我国的社会政治变革等很多种的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中级班的学生,我们简单阐明黄色的不同语体色彩即可,而在高级班的教学中,则可以输入一些关于“黄色”该词的历史转变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词,另一方面也可在教学中使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另外,不仅仅是“黄色”,其实细细考虑,每个词语的含义都伴随着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把每个词语都放在大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下,纵向横向的比较,追溯社会历史有利于对每个词语的意义、每个词语背后的故事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美君. 汉语“黄色”与英语“Blue”隐喻映射的文化透视对比[J]. 红河学院学报, 2012, 10(1):84-87.

[2]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3,1:98.

[3]高芳. 颜色与文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2(4):104-106.

[4]曹鸿娟. 英汉颜色词“yellow”和“黄色”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 25(1):89-92.

[5]孙建军. 古代尚色文化与汉语色彩词[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25(3):128-133.

[6]《世界新闻纸内容之比较》[N].东方杂志,1914,10:11.

[7]柯灵.《柯灵杂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4.228-229.

[8]唐汕.《新闻副刊的社会意义》[N].申报,1947.6.27.

[9]黄兴涛, 陈鹏. 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J]. 历史研究, 2010(6):83-98.

[10]林友兰.《香港文化壁垒》[N].申报,1946.5.12.

[11]夏衍.《推荐〈丹娘〉》[N].《华商报》(香港) 1948.4.24.后载入《夏衍全集》 (电影评论·上):211.

猜你喜欢

转变黄色内涵
你瞧,黄色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