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高中美术课堂上“活”
2016-05-30徐玉刚
徐玉刚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87-01
传统的高中教学课堂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欢声笑语,老师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把书本的知识点滴不漏的塞给学生,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在昏睡中慢慢“死”去。新课标颁布以后,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课堂活起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导入课程要注重幽默有趣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可以确定一堂课的基调,幽默地导入可以为整堂课定下愉快的基调,之后的课程开展就比较轻松。在国画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赏安格尔的油画《贵妇人像》和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继而提问二者有何不同。学生比较拘谨,没有踊跃回答。于是我自问自答:“第一幅画的是一位丰满的女性,第二幅画的是一位宽衣大肚的男性。”学生大笑。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发言变得踊跃了,我很好地导入了这节课的内容。在《绘画中的形》一课教学中,我用一个幽默的小游戏导入:请一位学生上台观看由几个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图片,并让他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将图片介绍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用笔画在纸上,最后全班一起将画好的图形展示出来。介绍的学生的语言和动作惹人发笑,最后大家画出的图片与原图的巨大反差也让学生觉得有趣。我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具有局限性,而通过绘画表达一些意思则更为快捷方便。我以此为契机开始了这堂课的教学。
二、在教材处理上,要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在课堂上要注重情景的设置,营造氛围
传统美术欣赏课停留在对美术作品平面欣赏之上,多媒体的普及,可以将美术作品立体化,高科技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多媒体教学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绚烂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如讲授《中国陶瓷艺术》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章节时,信息量之大,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一一展示,学生只能摘取片面了解,而多媒体将课堂四十五分钟作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把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富民族特色,在世界美术史上竞放异彩的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丝织品和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宫殿、坛庙、佛塔、园林等建筑生动地呈现出来。大量的信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极度亢奋,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国古代美术的辉煌成就。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效果好,教师的教学业绩也高。反之,那些与学生关系有隔阂,对问题处理不好的教师,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有隔膜,而对此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好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它不同于文化的有形传授,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意识,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教师给学生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会反作用于教师同样的情感。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放下教育家的架势,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思想活跃,多和他们聊天,找到可交流的话题,渐渐地,学生会把教师当成朋友,课上、课下都愿意和教师交流。师生之间无话不谈,没有年龄的距离感,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而在学习上格外用心。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美术教师要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让课堂充满“活”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是最不可少的,激励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有趣味,同时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