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快乐起来
2016-05-30钟文
钟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95-02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学生已开始厌烦习作,把写作文看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文课上,哪些人可以挥洒自如,哪些人是无奈地跟着老师的要求去编、造、抄。更有甚者:久久的望着天花板苦不堪言,无从下笔,我们老师都一清二楚。多数学生处于我不会写、我不知怎么写、我不愿写的烦躁之中。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我班的学生也不例外,本学期我刚刚接手了六年级,第一次作文练习:写一篇游记或自己所见的景物。学生的习作交上来让我大失所望:只有几个同学能写出自己的语言,几十个同学是照抄范文,十几个学生根本就没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我认真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同时新“课标”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分低、中、高三学段分别提出要求的。
第一学段:“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学段:“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第三学段:“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综合起来看,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于能写多么长、多么好的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愿意些、有东西可写、写自己想说的话、把想说的话通顺地表达出来。
针对山区小学生阅读面窄、积累的语言文字不丰富、平时训练不多等状况,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达到愿写、能写的程度。我想: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爱上习作,让写作也轻松起来。根据我的经验,从仿写入手,从写句子和片段入手,指导学生巧运笔,多运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我认为,除了结合课后小练笔和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个方面:
一、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匆匆》,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时间消逝的迅速和无影无踪,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忧伤和觉醒的情感,并教育学生抓住时间,把握今天。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品味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研读作者把无声的、不可捉摸的时间写成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巧妙方法,进而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小练笔:
1.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 时候,日子从 过; 时候,日子从 过; 时候,日子从 过。
3.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
这样的练习,学生仿照刚学的句式、结构,活学活用,效果很好。当然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在教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时,两首诗只有短短四句。虽然学生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已经会读了,也理解了字词和诗意,还能背诵了。但是我看到全班同学都还完全沉浸在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美好意境中。此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改写古诗,要求:观察图画,对照诗句,把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当时的天气作大胆的想象和细致描写。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按老师要求写出所见、所思、所感。其中一个同学写出了:诗人拉着朋友的手,泪眼朦胧,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离别的钟声再次敲响,诗人哽咽着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读了这短短的文字,让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差无几。谁说这样的文字不生动感人呢?
三、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问题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我班一女生写出了:爷爷含泪读完了凡卡的来信,撩起脏衣角擦擦眼泪,咳嗽了几声,搓着双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终于爷爷叹了一口气,坐在破木板凳上给凡卡回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凡卡,我的孙子,你就忍忍吧。你知道,我也只是一个给老爷家守夜的仆人,过了今天不知明天怎么样。你现在九岁了,为了以后的生活,我只得把你送去学一门手艺,你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呀!读到这里,谁不会为之动情呢?这段文字既写出了爷爷的心痛,也表明了爷爷的无奈。足以证明孩子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能写出自己的真情,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标。
四、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结尾:小女孩在幸福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去了。学完课文,全部学生沉浸在悲伤和怜悯中,完全被小女孩子的悲惨命运打动了。针对这一情景,结合本组习作要求,我要求孩子们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结果表明,孩子动情了,有话可写了,洋洋洒洒、信手拈来,不到半个小时一气呵成了几百字的读后感。且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心潮澎湃。这样在学生动情之时、在情节空白之处练习写作,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谁说作文高不可攀?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文本的优美词句段,还可以全班同学相互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这样他们会慢慢爱上习作,觉得写作文不再是苦差事,当然就会快乐起来。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