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授课交流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效果

2016-05-30卢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数学课堂

卢彤

摘 要 互动式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实践中,不同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差异,课堂授课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分析数学教师授课存在的典型问题入手,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授课交流方式的建议,对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授课效果,增强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授课交流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57-02

授课交流不仅仅是教学的外在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然而研究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对话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譬如:教师话语量远超学生话语量;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发起话语机会少;评价性和解释性倾听多,而移情性倾听少;简单封闭的问题多,而探究开放的问题少;传递知识的单义性对话多,而建构意义的对话性对话少;检测和理解性对话多,而探究与批判性对话少;教师与学生单向作用或双向作用多,而师生与生生交互作用少。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数学教师改进授课交流方式,以增强数学课堂效果,下面提出五点建议。

一、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杜威指出,“在组织和指导活动时,应牢记儿童与生俱来的四大本能:交谈或交流本能、探究或发现本能、制作或建造本能、艺术表现本能”。数学教学之本质在于师生在话语交流互动中实现“数学化”,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由“独白”走向“对话”的同时,更要由“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互动型对话”,进而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实现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向以“知识建构”为中心的对话教学转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进对话互动结构,改善授课交流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更自主地参与授课交流过程。适度减少“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引发的检测性和理解性对话的比重,增加“为何”“如何”等探究性和批判性对话的比重。设计更具开放性和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对话,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关注学生需求让其更多地表达数学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异己观点,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等等。诸如此类,都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同伴之间开展交互式对话,从而形成师生话语共同体。在这种师生话语共同体中,学生不再是听众,也不再是教师的配角,而是主动表达想法的主体,甚至是权威知识的质疑者批判者。唯伴有师生与生生的多向互动,在话语共同体中建构数学意义的课堂对话,才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二、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

教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教学中介和思维外衣的课堂语言,反过来又会促进思维的成熟。激活和增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交流的根本出发点。

由于引发对话的数学问题的特性和教师倾听回应学生的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数学思维深度,所以教师提什么样的问题和怎么提问题、如何倾听与回应学生的数学想法,对激活和增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要少说多听并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及时有效的教学干预。

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善于找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的链接点,将问题设计得更具挑战性和思考性,更具整体性和关联性,为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性对话开启智慧之门。在倾听学生时,要学会等待和宽容,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表达,要站在学生角度移情性地倾听,要更多地倾听学生是怎样解释思维过程的、是如何介绍活动成果的、是如何回应来自同伴或教师质疑的、又是如何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维火花的。在提供教学干预时,教师应将学生视作数学意义的建构者而非知识的接受者,要引导学生从同伴和教师身上学习,要把握好反馈的时机、方式、对象、内容和过程,要及时对为什么反馈、反馈什么、如何反馈、由谁来反馈等问题做出决策,使教学干预不至于太频繁而更具思考性和挑战性,让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一个复杂的思维系统要求有大量可分享的经验与对话,只有在谈论我们所做的和所观察的,辩论我们从经历中所得的体验,才能凝练更多的想法并生成新的问题和做进一步的探究”。小学数学授课交流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在对话中放飞思维,在授课交流中启迪智慧,在生生对话中碰撞火花,在自我对话中悟出道理。唯有让课堂对话成为学生质疑探究的原动力,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深处。

三、关注授课交流的文化特性

数学课堂不只是传递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的地方,还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自信的场所,更是培育师生和谐交往关系的阵地。要重视授课交流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更要关注授课交流本身所富含的文化特性。

一方面,教师所持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直接影响着授课交流的话语范畴、话语进程和话语方式;学生个体的经验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也直接关系着其参与数学对话的表现。另一方面,引发对话的主体是谁,课堂对话规则怎样,学生如何参与对话,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了授课交流在话语机会、互动结构和交往关系等方面的文化特性。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前,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己有的经验是什么,做更多的学情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放低教师的权威地位,放松某些不必要的课堂对话规则,多一份期望多一些等待,营造民主自由等高对话的安全心理氛围。教师要经常反省自己话语对学生的影响,在对话中创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改进教学方式上下狠功夫,变“知识传递”的教学为“意义建构”的教学,提供更开放的时空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数学见解,成为数学话语学习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

四、尊重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而独立的生命体,在已有经验、能力水平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个体差异,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体验和对同一句话的理解未必一致。由此,课堂中的每一次对话必然是个性化的、是不可复制的。学生个体间的这种差异,既为相互学习创设了机会,也可能为彼此理解设置了障碍,课堂授课交流正是在这些可能性中形成张力。所以,教师在与学生开展对话时,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对话方式,使课堂授课交流更富个性化。

要增进与学生的个性化对话,教师需敏锐地察觉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多样化开放的刺激情境让其表现,并根据个体的不同表现和需求做出个性化的回应。具体可做到三点:一是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日常观察、个体谈话和作业分析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用心体察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特定的学习需求。二是让学生在真实性的活动任务中彰显个性表现,并适时适切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架,帮助不同学生成功穿越“最近发展区”。三是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生创设适时适宜的话语机会,让他们尽情表达数学想法和暴露思维过程,期待每一个回复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只有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独特性”,重视每位对话参与者的意见贡献,才可能使数学课堂授课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引导学生正确开展课堂交流

课堂授课交流的顺利展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对话参与能力。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交流,要重视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好的对话依赖于好的倾听,好的倾听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好并对所听到的做出回应。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倾听。如对学生说,“仔细听,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有一个数学错误,看看你能不能把错误指出来”,这是训练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如对自己作心理暗示,“安静,安静”“停下其他事情开始思考”“给自己思考时间”“我一定会做得很好”“听别人讲话时要用眼睛注视着对方”等,则是平静情绪和全心参与对话的有效方法。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与质疑。一位好的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鼓励他们对别人的观点发出质疑。提问和质疑需要学生细心的观察力和较好的批判思考力。如对学生说“教师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你能不能把它指出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谁还有不同意见”等话语,引发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给学生一些时间参与小组讨论,指导他们在执行数学任务中去发现问题,运用逆向思考、建立联系等方法,从“3W”(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等方面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延展数学思维深度。改进教师自己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出好问题,将一些零碎的问题梳理成相互联系的问题序列,按情境事件发生的先后或问题的难易不同而有序地提出问题。如先提简单事实性的问题(“什么是圆形”),过渡到提出更具分析性的问题(“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区别”),再到提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的问题。

三是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小组谈话,让他们在与同伴解决问题和互动交谈中提高对话技能。如:共同讨论学习目标或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间说他所想的东西;小组成员彼此倾听,并对他人观点做出回应;小组成员反思和评论活动过程;在校外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

欲改进教学方式,形成对话式授课模式,首先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只有当教师习惯了教学对话,并总是以对话的习惯模式化地去感化学生时,学生也就学会了拷贝这种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很自然地养成如何提问、如何分享观点和寻求不同观点的习惯。而所有这些习惯,正是学生参与知性谈话的必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天英. 从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 科技信息, 2009, (4): 567.

[2]Xuhua Sun. “Variation problem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topic of fraction division in Chinese mathematics textbook examples, Educ Stud Math, 2011, (76): 65-85.

[3]喻平等. 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11.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数学课堂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