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析
2016-05-30乔程程
乔程程
摘 要:音乐课程作为初中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把握美,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形式化现象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狭窄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性;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37-02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审美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根据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并演唱这些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学音乐学科的发展,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成效,就要认真研究影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影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提倡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初中音樂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其独特的美育成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纵观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却发现音乐课程似乎一直在初中课程教学之外游离,而影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化现象突出
中学教学主科、副科分明,音乐不属于主科,有的人甚至说其是“副科中的副科”,加上应试教育留下的诟病,中学一般都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当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而造成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度不高,安排的课时也比较少,有的甚至让其他学科占据音乐课的时间。他们看不到音乐的美育功能,导致音乐课程形同虚设,成为一个形式。有的学校在初一与初二的时候还每周让学生上两节音乐课,即使这节课还时常被其他教师用各种借口占据,在初三的时候就会以中考逼近为由直接取消这门课程。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跟其他课程相比,音乐课程的课时较少,音乐课程考核也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并且不参与升学考试,所以,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教学目标中心搁置在音乐知识的传授上,或者直接就是学唱歌曲,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根本没有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跟音乐作品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的创作,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初中学生都觉得,音乐课一般都是教师教他们唱歌,或者直接就开始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加上有的时候音乐课被其他科目占据,这样一学期下来,音乐课本还是八成新,学生也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更谈不上表现美与创造美。
(三)教学内容狭窄
纵观整个初中音乐教材,每册由六个单元构成,每单元由歌唱一首,欣赏二至三首及实践与创造构成,教材内容涉及歌曲演唱、音乐欣赏及器乐欣赏以及舞蹈、戏剧欣赏等。但在农村中学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主要的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中的歌曲演唱,缺少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加上学校管理者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教学设备也不完善,同时,部分学生以及家长片面的认为学习音乐没有用,还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对音乐课程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造成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能被动的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教大家唱几首歌,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不到开拓,音乐潜能得不到合理开发,也感受不到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教学目标模糊,教师教学就是向学生灌输音乐基本知识,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说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过程,音乐课就是单纯的“唱歌课”,比如,在唱歌的时候,基本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最后再练习几遍,课堂结束的时候再最后合唱一遍等。再比如,音乐乐器的介绍,有些音乐乐器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单纯的运用讲解的方式,学生感觉比较抽象而且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一点也不活跃,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回归音乐本位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把音乐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从学生的脑海中去除。这就对新时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站在新课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引导师生正视初中音乐这门课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开设,不能怕音乐教学耽误学生的学习,也不能让其他学科以各种理由霸占音乐课堂,要回归音乐本位。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普及音乐教育的作用,让学生从音乐消遣论等思想论调中脱离出来,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音乐这门课程的魅力,明确音乐是实现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反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认真的解决,包括学生从开始看歌谱到开口唱歌以及到最后的艺术处理中的所有问题,让学生能够调整好的音乐学习状态,这是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要明确音乐教学目标,把音乐教学跟学生的审美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在一起。教育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事物的理解仍比较狭隘,难以客观全面。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让学生欣赏,也可以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像钢琴演奏、吉他演奏等等,促使他们形成全面的音乐文化观念。比如,在我国音乐文化中,民族器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备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学生要认识一部分民族乐器,但是,由于这些成套的民族乐器数量比较多,而且体积也比较大,在教学中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民族乐器的图片,并且把每一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制作到课件中,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乐器的知识和渊源,提高其音乐素养。再比如,在欣赏歌曲《祖国颂》的时候,可以把目标进行分层,先让学生通过这首音乐作品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再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要传达的情感,最后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三)认真研读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不管是什么学科,音乐也好,其他课程也好,主要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灌输教学知识点,而是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教材是学科知识点的浓缩与精华,也是中心思想的提炼。作为音乐教师,在认真研究了教材内容之后,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整合,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必面面俱到,在注重音乐作品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通过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吸收这些内容。让学生能够站在文化层面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比如,在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教师要在解读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资源扩展,查找相关知识点,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爱心场景: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希望工程、爱心捐款、扶贫项目等等,让学生在教师所描述的这些生活场景中来感受爱心与风险,从内心升腾出学习这首歌曲的欲望。再比如,音乐文化中还包含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与地理文化,像《七子之歌》中包含的有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故事,这些都需要教师注重教材知识之外的内容延伸,学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提前备课,用幽默、趣味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
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来记忆知识要比通过听觉记忆知识的效率要高出百分之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是音乐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一步。而实现这一步就要依靠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它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视听效果、动静结合、操作方便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接受情感熏陶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达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比如让学生欣赏《我心永恒》时,先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下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之后再引入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再比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先给学生播放沙皇奴隶下人们的生活场景,接着为大家展示列宾的图片,配合图片与场景让学生去感受伏尔加河上这些船夫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情感跟所看到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音乐图谱,形象明了,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乐曲时,在多媒体中用线条与符号表示乐器及旋律走向,让学生找出图跟音乐存在的共通之处,方便学生理解乐曲结构,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其次,可以采用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種教学模式迎合了一些学生重视其他学科成绩的心理特点,在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帮助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属于高效的学习模式。在初中优秀音乐教师案例介绍中,有这样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她通过跟物理学科结合,根据初中二年级的物理知识创作了一首歌曲叫做《物理共有十四章》,学生学习了这首歌曲之后,能够帮助他们掌握物理知识,让学生感觉学习音乐也是在学习其他学科,这样大胆创新的教学模式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结构的层次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比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时,音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这首作品,让学生闭目感受下这首作品描述的美丽的草原的画面,聆听完之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音乐感受,通过课堂上同学们的交流,将总结到点上的同学发言作为板书打到黑板上,最后老师再针对这个作品进行具体的讲解与补充,让学生对这个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最终有效地达到弘扬民族音乐,增进爱国情怀的教学目的。做完这些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演奏或者视唱,教学成效会非常明显。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较少、课程设置形式化、教学目标模糊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客观状况,在教学理论日益丰富、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的新时期,学校和音乐教师要从思想转变开始,消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误解,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扩充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注重音乐教学跟其他学科的结合,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郭文安.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张艳.浅议我国当前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艺术[J].音乐天地,2014(5).
[3]谢光燕.浅议新时期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设计[J].快乐阅读,2015(22).
[4]应倩.浅议初中音乐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J].英语教学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