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音乐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

2016-05-30张珩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乐感音乐鉴赏初中音乐

张珩

摘 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培养初中学生的重要环节。从音乐的角度而言,音乐能力的提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乐感是关键途径。如何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音乐乐感,是当前音乐教育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乐感的提升展开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鉴赏;乐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48-02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培养初中学生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审美体验和道德情操,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乐感是初中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音乐乐感?本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初中学生音乐鉴赏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是以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背景为基础加以鉴赏,而音乐鉴赏能力是让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感悟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感情的能力。由于每一个学生的领悟与感觉不同,往往不能直接明确地把握音乐作品当中富含的情感以及体现出的精神,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从内心上和精神上获取有关音乐的感知,真切地了解音乐作品本身所表现内容和情感。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合理导入,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氛围

在音乐课程教授中,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依据,以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或游戏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课堂上尽可能避免严肃的气氛,而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课堂氛围和谐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音乐鉴赏中的个人情感表达。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可以准备一些安宁的歌曲使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缓,为作品鉴赏做准备。只有先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宽松的状态投入课堂,才能激发学生音乐鉴赏的兴趣。

(二)翻转式教学

翻转式教学就是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翻转互换,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的辅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布置课堂教授内容,然后由学生再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备课,完成教学准备工作。在时机成熟时期,教师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加以教授和演绎。翻转教学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将通过表演或讲解的方式,主动接受知识。比如,在进行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搜索典籍或网络资料等了解某个音乐作品的背景,情感基调和演奏形式。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将学生的感知与音乐作品建立联系,用生动形象的亲身表演取代较为死板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其深入体会音乐作品中音色美、和谐美以及主人公的心理,从而形成鉴赏能力。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配合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借以角色的带入和表演的合作,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音乐、活跃课程气氛。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课堂中的音乐作品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促进整体音乐教育系统不断进步。

(三)运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音乐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音乐带给人们思想上的震撼力,然后表达出不同的观点。

音乐作品的不同体现在音乐家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演奏形式等方面。首先,对于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改编原因以及运用不同乐器上等进行鉴赏,分析判断其演奏过程,进而得出结论,达到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其次,对于不同主题意义的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对比与总结,找到演奏者不同演奏方式本质上相通之处。以《思乡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为例,这两首乐曲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它们的表演技法、演奏方式等截然不同,然而通过对比的手法不难看出,这两部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感情基调上所表达出的本质都是传达作者内心强烈的思乡情绪,作用相同。在这样互相对比的思维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辨别,提出自己在音乐上的感悟,找到不同或是相通之处,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在当今各学科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通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音等多种要素按教学要求有机组合,并通过电子设备投影出来。先进设备的使用,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彻底摆脱以往课堂教学的枯燥、灌输的被动局面,让学生从全方位多层次感受到音乐的立体感,突破听觉与视觉的局限,多角度地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丰富的感知中体验音乐本身所带来的情感表达与精神内涵。因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且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

二、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乐感的教学策略

音乐的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程度和能力,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聲听觉以及旋律感等。作为一种艺术,音乐要传达的是某种感觉而非简单的听觉。音乐乐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指导,在音乐理论基础、听觉和视唱训练及自身演唱三个方面进行音乐乐感的教学。

(一)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

要培养音乐乐感,最重要的就是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例如,以古筝为例,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时,首先将古筝的构造、弹拨发声的原理讲解清楚。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之后,讲解琴码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协动时的具体联系。当然,这些仅仅是教师的讲授,跟实际的练习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学的最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和感知。其次,应加强学生学习音乐乐谱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让其自己熟练吟唱和掌握一首曲谱,再配合以合适演奏的乐器,让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强化学生音乐基础。

(二)听觉训练与视唱训练相结合

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一门听觉和视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视唱练习与听觉训练。由于初中生的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于听音和辨音无法准确掌握,所以教师应“对症下药”。在讲授一些音乐作品时,首先应通过钢琴的不同音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在聆听多种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音乐课本中具体的歌曲加以训练和培养。学生了解该作品的音乐旋律后再进行歌词演唱并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音乐乐感。只有将视觉训练与视唱训练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通过学生自身演唱培养乐感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进行音乐的欣赏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实际的音乐表演及自主演唱。教师应采取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规律,让学生在演唱中逐渐深入的把握作品情感。例如在演唱《青春舞曲》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曲名、展现的意境、歌手的演唱风格与技巧,从而把握歌曲的思想感情;再深入到每一句樂句、歌词,逐句体会含义及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在学生自主演唱阶段中,将整体与局部融合并回归整首音乐作品本身。

三、小结

随着近年来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中不断推陈出新,音乐鉴赏能力及乐感也是对初中生音乐教育的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潮流,以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的教育知识,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当然,教师应结合初中生年龄层次、接受能力与心理发展等特点,通过有针对性合理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初中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音乐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对音乐乐感的体会、乐鉴赏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对音乐的理解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江南中学)

参考文献:

[1]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02):117-119.

[2]李延荣.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革新,2014.12.

[3]林燕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14.07.

[4]洪博涵.谈音乐课中“鉴赏教学”的手段与方法[J].音乐生活,2010.01.

[5]贾佳.打开音乐之门[J].南方论刊,2010(10):123-125.

猜你喜欢

乐感音乐鉴赏初中音乐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