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练习更具实效性
2016-05-30邓武才
邓武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55-01
练习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根据班级实际,认真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不要机械地照搬别人的东西,要多思考,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练习设计要针对目标和重点难点,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练习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练习的设计时,一是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考的巩固。如一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45名学生和两位老师从家乡到永川参观动物园,乘车时标价如下:下铺:172元;中铺:81元;上铺:151元。请你设计购票方案,分组讨论。此题一出,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了很多种方案:生1:买45张中铺两张上铺,因为中铺价格合理安全,老师是成人坐上铺。生2:一半中铺一半下铺,一个老师在中铺照顾学生,一个老师在下铺照顾学生……十多种方案一下就出来了,课堂气氛时分活跃,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完成了本节课。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并会正确地计算。因而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应该说是一个无效的练习,也许学生还以为本课是在搞设计,根本忘记了是计算课。如果将此题加以改进:45名学生和两位老师从家乡到永川参观动物园,乘车时标价如下:下铺:172元,中铺:181元,上铺:151元。请你设计购票方案,并计算出所需的费用,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就达到了围绕目标设计练习的目的了。二是对容易混淆的问题,可精心设计对比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如:十一册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学生对于“有20吨煤,运走了吨,还剩多少吨?”和“有20吨煤,运走了,还剩多少吨?”这两题,学生往往认为是同一类型,但通过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个“吨”字。吨与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吨是一个具体量,则是一个分率。最后再确定算法,就不会搞混淆了。还有一些计算题,以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为例,分数除法在计算时须转化,变成乘法运算,运用分数乘法计算法则。这个转变过程不易理解,也可以用对比练习来解决。
二、练习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还原数学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完第十一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5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地就完成了这项练习。又如:在进行分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探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87人去汉丰湖乘船游览,船票每人25元,9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87人不足9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87张共花87?5=2175元。第二种方案:因为9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需要花90?5?0%=1800元,比第一种少花375元,所以就买90张。第三种方案是买90张花去1800元,然后把剩下的3张以八折卖给其他游客,这样好卖,相当于买87张也打了八折:87?5?0%=1740元。第四种方案是买90张花去1800元,然后把剩下的3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75元,相当于买87张只花了1725元。这道题的练习综合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打折”等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好的练习题、好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掌握知识与技能,积累活动经验,感悟策略与方法,真正达到数学练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