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6-05-30旦增曲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模式高中心理健康

旦增曲珍

【摘要】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属于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新生事物。由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其他课程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该课程时,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对教学思路进行合理设计。教师只有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才能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模式

受到教学体制改革的影响,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各大院校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意义,从自身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研究过程中发现,为了彰显课程的独特优势,在教学模式选择上应区分于其它类学科。

一、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是指:按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养。从本质上来看,心理健康课程应纳入活动课的范围,其在特点上新兴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优势,与传统的高中应试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以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活动作为教学内容,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想要更好地朝着预定目标努力,应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强化学生切身体验的重要性,以实践为教学重点,以教材作为教学辅助,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在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营造情感化较强的教学氛围。

二、关于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

第一,对高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在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开展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教学重点,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和特点,以学生角度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智力水平有所提高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这时学生就会存在自我意识,而在加强自我意识同时,会不断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通常来讲,这种自我意识比较矛盾,不仅让学生产生苦恼等不良心理,还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可见,在高中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设定心理健康教学目标。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制定总体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对总体目标进行设计时,应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年级的差异,合理制定具体的目标。心理健康课程制定的总体目标,在养成学生健康心理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为更好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制定相关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流程。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首先应先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具有一定的可检验性、可行性,突出教育活动核心。然后创建活动内容,在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时,需要以实现活动目标为基础,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保证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心理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最后构建实施计划,所谓实施计划主要是为了保障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可以顺利开展,通过小品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使心理健康课程的正常进行。

三、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首先,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其团队活动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力和竞争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原有教学环境中睡觉、说话以及看闲书的状况。其次,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团队活动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增加团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再者,保持良好地课堂教学纪律。在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课程自身特点的不同,使得经常出现逃课或请假的情况,因此,在对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整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负有一定的责任,严格按照学生手则做好每项学习工作。最后,“旁听学生”的增加。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高年级或低年级的学生也逐渐加入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对心理健康教师起到激励作用,使其认识到教学职责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心理素质。

四、高中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具体流程

准备:教师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情境设定、音乐导入或故事阐述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学:对于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而言,应有效地把控课堂教学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开放性与活动性的优势,确定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总结:在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以表演或讨论的形式,结合欣赏的视角,对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行为进行关注,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或奖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结束:在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使得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对此,教师可利用反省式或展望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结束语:

总结上文,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教师应在心理健康课程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有效创新,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改革需求。通过长期教学总结发现,高中学生心理适应范围应不断开发,帮助学生正确树立态度,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才能在顺利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舒.高中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5(6):152-152.

[2]张峰.高职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3(8):46-47.

[3]蔡晓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效性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91-93.

猜你喜欢

模式高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