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2016-05-30吴敏
吴敏
摘 要 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推进分段教育进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促进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78
Abstract The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eachers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local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curriculum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from these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th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he block education proces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carry out.
Key words local normal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1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缺失
1.1 地方师范院校课程建设资源不足
地方师范院校课程建设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来源的多样性和授课教材缺乏实践性两个方面。所谓师资来源的多样性就是指由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这样将导致教师往往具有多重身份,这种情况不仅容易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效率低,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削弱。刘海燕、宁淑芬2010年的研究显示,17.1%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作用不大,而51.4%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非是最有效的。在教材方面,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书籍虽然国家已经出版了不少,但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书中大多是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并不是对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中问题方法的具体指导,而是过多的理论介绍,这种情况较易导致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重形式和过程,不重实效。
1.2 地方师范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刘海燕、宁淑芬2010年的研究显示78.4%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方师范院校一般位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缓的城市,且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则显得相对不足。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其他公共课程相比地位较低。单就课程名称就各不相同,而且课程开设年级也不确定,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或三年级授课的都有,并且大多缺少对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在课时安排上随意性较大,且课时大多数都偏少,从而导致教师没有时间针对学生的现状和个性特点进行系统规范教学。有的甚至停留在思想教育和学生行为管理的说教上。再加上地方师范院校的多数学生来自于本地农村,家庭的传统思想就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这也间接地影响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1.3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
随着大学生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心理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都要经历从大一刚入学的不适应到大二的逐步适应再到大三大四的基本适应三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随着大学生心理的成长,一方面其心理问题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其心理问题也在发生明显转变,如大一面临的主要是心理断乳、适应的问题,大二、大三的主要心理问题则转变成人际交往和学习的问题,而大四则主要是升学、就业以及情感等心理问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但是,在不少地方师范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常被作为第一学期的公共必修课程开设,而在大二、大三及准备择业的大四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跟进,这样就较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困扰日益突出。
1.4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灵活性不足
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在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传统的讲授式依然占据着主要位置,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交流单向,再加上很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功能有较多的关注,反而对现实中的学生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给予了较少关注。而不少学生是带有自己的心理困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大都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心理困惑予以指导,但这种形式的课堂过多的传授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有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从对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解决和个人体验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但是由于受学校的师资水平、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地方师范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能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而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对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
在地方师范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课时,同时又要保证良好的效果,而师资不足问题则成了地方师范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难题,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那么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要增加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心理咨询资质的专职教师的数量,以改善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的现象,这就要求各地方师范院校要增加选聘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如“学习交流”“学术研讨”“工作坊”等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最后,还可以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性,“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这就要求各个任课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都要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且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2.2 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强化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国家加大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国家不仅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而且还加大了对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投入。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平台,大学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所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方面,除了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以外,还可以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讲座应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为目的,及时关注大学生心理动态,主要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此外,还可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获得快乐。
2.3 推进分段教育进程,注重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
在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推行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阶段性特点,从而分阶段、有步骤的重点进行。对于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要开展适应性心理教育。因为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从农村进入城市,他们对外面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和好奇。因此,要逐步引导他们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要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教育。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在恋爱、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与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四的学生要开展就业心理教育。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处于即将毕业的大四阶段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重重压力,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我,勇于接受社会的检验,实现角色转变。
2.4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性
地方师范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除了要具有一般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之外,更要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着重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达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心理调适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第二,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多种课程模式相结合,如通过开展认知性课程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通过活动性课程则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通过矫正性课程给学生现实中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第三,活动教学法能较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多采用活动教学法,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此外,还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实效性评估,以监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施情况,并据此进行改革,从而加快建设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速度。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坎坷漫长的过程,地方师范院校应从思想上和教学模式上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高度重视。在思想上,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教学模式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体验性、参与性等的效果。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指导课程,如:大学生适应、生涯规划、恋爱心理、人际关系心理等,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真正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2] 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
[3] 王浩,俞国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4] 赖日生.新课程观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