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2016-05-30郑红丽
郑红丽
摘 要:当代艺术在遵循着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通过各个媒介方法尝试并发挥着其独有的用途与价值,突破时间与空间对创造性思维的阻力,打破传统创作理念与思维方式的束缚并介入设计领域之中,从载体、情感等方面影响着设计过程的思维方式与创意的生成。
关键词:当代艺术;情感;思维;创意
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提出的,其主要是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当代性是带有一种时间意识的,一种对现在时事的敏感性,但与现代艺术的现代性不同,它不再有历史的方向感,或者说,不再有叙述方向的可能性。”[1]如丹托所言:“从某种视角看,当代是信息混乱的时期,完美的熵的状况,但它同样是十分自由的时期,今天不再有历史的界限,一切都是允许的。”当代艺术在遵循着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作为消费文化的一种形式,通过各个题材的方法尝试并发挥着其独有的用途与价值,并介入设计领域之中,影响着设计过程的思维方式与创意的生成。
首先,艺术产品作为劳动的成果,要附着于一定的载体,即体现为某种物质形式。当艺术作为哲学意义上的认知手段时,是一种观念和理论上的、空泛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例如,巴西人Nele Azevedo雕刻了1000个人形冰雕,并将其放置在柏林的宪兵广场音乐厅的台阶上。在23。C的天气下,半个小时内冰人将融化殆尽。作品取名为“融化的人”旨在使人们意识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警告——冰川融化将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水平将有可能超过2010年的3.3<米>。此次的装置艺术形式是借助于立体的冰人这一物质载体,参观者在观看快速融化的残缺不全的冰人时,会不自觉地把冰川融化的后果与人类自身将来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无须语言的赘述,作品意图一目了然并且印象深刻。
其次,艺术商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艺术是一种用以建立幻想、触发激情的行为。艺术家不仅关注外在世界,发挥其使用价值,还关注诸如情感、虚构、梦幻等内在精神领域。它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回忆美好往事用来愉悦身心,自我了解对未来充满希望,发泄悲伤情绪找回平衡、陶冶情操、调整情绪等。“艺术的目的就是向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保证,尽管存在着民主的腐败、宣传媒体的操控,以及无休无止、令人不快的商业宣传造成的精神环境的污染,艺术依然没有改变,是毫发无损,自由自在的。”[2]生活于当代社会的人们,都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基本需求,在追求维持基本生存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在寻求着精神上的满足。例如,安德雷·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作品《莱茵河二号》。看似平淡无奇的作品为何能拍卖出天价,在作品冷静纪实的外表之下,融入了作者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莱茵河被“时间”定格在了这一瞬间,可以把观看者带入另一个境地,仿佛可以想象到“我”就站在河边,平静地看着平静的河岸和流水,眼前的一切似乎又能把人带到另一个地方,正是因为画面里东西太少,你完全可以把所有的思绪寄托其中。或许它像极了儿时玩耍的河岸,或许它像极了从未到达的海边。德国是一个以严谨闻名、盛产哲学家的国度,是否德国的摄影家也在他们这样形而上学的作品中注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又如当代艺术家陈志光的装置作品“蚂蚁的故事”。蚂蚁是达利喜欢描绘的对象,这源于儿时的达利对从堂兄手中接管的受伤蝙蝠倾注了所有的爱。但有一天,他最爱的蝙蝠被一大群疯狂的蚂蚁包围着,奄奄一息。这段童年时的经历,让蚂蚁在达利的笔下通常是紧张、焦虑和衰老的象征,暗示着达利潜意识里的恐惧、无力、不安。在他的眼里,蚂蚁以俯首接受渺小的姿态构筑了庞大,它们默认属于自己的身份,觅食,巡逻,迁徙,生养,其过程不断复制,使得它们的生命力坚韧而生生不息。而这又与人类的生存方式何其相似。达利的蚂蚁与陈志光的蚂蚁相互碰撞,带出一条达利超现实主义跨界中国当代艺术的轨迹,这就是记忆深处的力量带来的艺术魅力。
当今时代情感化设计日益盛行,人们消费的不单单是产品,更注重购买时的情绪与体验。如斯托曼在《情绪心理学》中所说的那样,情绪是一般能量的心理方面,因而,它必定始终存在。情绪是沟通我们与世界的桥梁,它把我们带进与世界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之中。“生活中能让人一直保留不愿丢弃的物品不一定是非常昂贵的东西,它可能是别人送你的简单大方的生日礼物,可能是一支笔或者是一本纪念册,也可能是使用多年的破旧的照相机,抑或是伴你成长的儿时玩具或者娱乐设施,但是这些物品却能触动拥有者对过去人、事、物的回忆,拥有者持有的不仅仅是物品,而是往日岁月的见证者,睹物追昔,它是情感的象征。例如,王澍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做的建筑设计,它是利用拆迁废墟中回收的破碎瓦片组成新建筑的墙面。他利用生态环保理念来诠释当代建筑,新建筑有老房子的影子,当地拆迁户每每回想起生活在老房子里的那段岁月时,不免会来到国美象山校区凝望这栋新中有旧的建筑聊慰思念之情吧。这就是故事与记忆在新设计中的感性价值重构。它可以站在用户立场考量使用体验达成“情理之中”的设计,同时又能利用设计师的思维与创意发展“意料之外”的创新概念。未来属于高感性族群,以感性价值为出发点的设计不仅可以以最前端的姿态思考和研究问题,而且设计的产品更能符合市场潮流以及使用者的心理需求。”①
回忆对于个人或者某一特定群体有着特殊的意义。了解一个人的经历、了解那些能引起人们回忆的事件和物品能够开发一些新概念产品和复古产品,或者在消费者对原有产品认知的基础上,增加其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最后,引用杰夫·昆斯的话:在这个资本泛滥的社会里,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商品……我们不要再兜圈子了,还是一上来就当艺術品是商品一样生产吧。最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最厉害的谈判高手。安迪·沃霍尔也曾说,善做生意就是一种最引人入胜的艺术。当代艺术关心的问题多种多样,涉及女权主义、身份政治学、大众文化、购物和心理创伤等各个方面。传统绘画、雕塑和版画印制等媒介已经与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相交叠。当代是一个信息混乱的时期,一种全然无序的审美状态,但同时又是一个绝对自由的阶段。设计虽然是一个有目的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其创意方式可以追随当代艺术的脚步,创意没有固定的格式,设计的未来在于“无界”,“跨界”便是“无界”状态的前奏。或许,本就不存在“界”,人性的永恒、价值的追求和包容、开放的态度,才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透过跨界的表象,以多维度、前瞻性的眼光,突破时间与空间对创造性思维的阻力,打破传统创作理念与思维方式的束缚,这才是设计之路。
注释:①本段落选自本人论文片段设计心理学实验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计武.什么是我们的当代艺术[J].文艺研究,2013(3):25.
[2] 李强.关于当代艺术现象的思考——如何看待艺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商品现象[J].职业时空,2008,4(6):41.
[3] 陈坤.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
[4] 申林.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取向探讨[J].设计,2007.
[5] 陈蓉之.“破”后现代主义[M].文汇出版社,2002.
[6]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商务印书馆,19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