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教数学教学体会

2016-05-30文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生活化

文斌

【摘要】 因聋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聋生学习数学存在各种障碍,不少聋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上也鲜有成就感. 我通过十来年的聋校数学教学,发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帮助聋生学好数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和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关键词】 聋教;数学教学

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1. 注重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由于数学本身是一个严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聋教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聋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学用语必须具有准确、规范和逻辑上的严密性.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 例如: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比a多(少)几的数是b”时,就把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总结为“看到‘比……多……用加法计算”,“看到‘比……少……就用减法计算”. 再如将非正数-a2说成是“负数”等. 这将造成学生思维混乱、不能准确地理解所授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语法规范和数学用语规范,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能力.

2. 加强数学语言转换的教学

数学语言转换是指数学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 学生往往对于单一语言呈现的数学题目不知所云,弄不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导致解题难度加大. 例如题目:“同学们为联欢会做的红花比黄花少9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同学们做的红花有多少朵?”很多聋生仅凭文字很难弄清题意,对此题只能束手无策. 如果把这道题目转化成线段图,学生就会很快弄清题意,也能比较轻松列式计算:4 - 1 = 3,9 ÷ 3 = 3(朵).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并不是不会解题,而是看不懂问题的表达.

二、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把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特教数学实际教学中,特教数学教学生活化有以下教学策略: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经过思考之后可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比例尺”知识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小英暑假准备到上海外婆家玩,她不用实地测量,只看看地图,就知道广安至上海的实际距离;邻居张叔叔要测量屋前大树的高度,他只需在地上量一量它的影子长度就可以知道它的高度. 你知道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帮助他们吗?这样带有神秘色彩的问题,使学生恨不得一下子想知道个究竟,萌发了一种对数学探求的强烈愿望.

2. 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正负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概念,聋生很不容易消化它. 由海平面上下引入,绝大多数聋生没海平面的概念. 因此学生学习正负数的概念后还是似懂非懂. 我们可以在学习有理数加法后,通过设计本班聋生平均身高的活动,既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了正负数的概念,又学习了简便的统计方法.

3. 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知识

数学教材中所展示的知识相对聋生来说是静态的、单一的、枯燥的,由于聋生的生理特点,学好数学的难度更大. 教学中应把聋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让聋生感知、灵活应用数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开始知识的学习:“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所有聋生都能正确回答. 老师继续问道:“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也能正确回答. 老师再次提问:“只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熟悉的生活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习新知环节. 再如在教学“年、月、日”后,让学生练习:计算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明年的生日又是星期几. 像这样贴近生活的题目,学生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可以培养聋生热爱生活的精神,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4. 课堂练习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聋校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 把聋生带到学校多功能教室的模拟小超市里,把全部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快又对,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 这样不但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而且可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 尽管听障儿童存在着视觉补偿能力的现象,但是并不能代替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 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传播. 同时教师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省去板书、画图时间,随时让图像运动、静止等. 这样既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又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要根据聋生认知、思维能力的特点,因材施教,因需设教,时刻为聋生所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志华. 培养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聋生思维能力.现代特殊教育,2014(05):23-24.

[2]鲍立英.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改革聋校数学教学 现代特殊教育,2011(03):28-30.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