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使用农药的习惯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2016-05-30孙雪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药

孙雪

摘 要:随着农药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药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给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通过对农民农药使用习惯与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期寻求最佳的农药使用习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药;使用习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017-02

现阶段,为了有效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对各种农药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水质环境、土质条件以及生物群落分布情况,从而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农民农药使用习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培训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药浓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药浓度不仅对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影响很大,对农业生产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农药的浓度一般分为抑虫、抑菌浓度或杀虫、杀菌浓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农民投入的农药浓度小于抑虫、抑菌浓度,不仅不能起到防止病虫害的作用,反而还会筛选出耐药性较强的病虫、病菌,如果不及时更换农药品种,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爆发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造成农作物大量死亡,会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农药浓度远大于杀虫、杀菌浓度,虽然可以有效起到防止病虫害的作用,但也会带来农药残留的问题。农药残留于农作物中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农药残留于土壤中会给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导致种植区域农作物持续减产、甚至无法种植农作物的现象发生。因此在农药使用时,农民要严格按照浓度要求使用,尽可能减少过少或过量使用农药而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二、农药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现阶段,常用的农药主要包括化学性农药和生物性农药两大类,其中,生物性农药主要包括激素类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一般来说,化学性农药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广,可以对多种病虫害发挥防治作用,但随着病虫害敏感性的降低,可能会直接导致大型、大范围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化学性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中很有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近些年来,随着生物制药技术地快速发展,大量生物性农药上市,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福音。相对来说,生物性农药的“靶向作用”相对较强,病虫害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另外,生物性农药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农药部分残留对人体的伤害还是相对较小的。农药类型的使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民应该结合农作物生产需求和环保要求,选择最适宜的农药类型。

三、农药使用时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药使用时间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一般来说,夏季上午9点左右、下午5点左右为最佳农药施用时间。上午9点左右农作物上的露水一般都干了,而且此时室外温度相对较低,病虫较为活跃,此时施用农药杀虫效果往往是最好的。下午5点左右时,温度逐渐降下来,光照强度也逐渐降低,夜行性病虫活动会比较频繁,此时施用防治夜行性病虫的农药可以收获较好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中午施用农药的习惯是很不好的,因为中午的温度普遍较高,病虫活动相对不频繁,而且在高温下农药有可能分解而对周围的人畜造成伤害。

四、结语

不同农作物可能发生病虫害的时间、强度不完全相同,在实际生产中农药浓度、农药类型和农药使用时间等因素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农药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