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一点思考
2016-05-30贺旭红
贺旭红
摘要:课程体系创新衔接、教学内容遴选和教材建设是搭建中高职业教育立交桥关键所在,本文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在调研、探析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路和措施,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遴选中职、高职教学内容,并以此根据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按四种类型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教材建设。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054-03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由于中高职的教学内容在衔接上有很多的重复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时间浪费等问题。因此湖南财经工业职院受湖南省教育厅委托牵头承担了湖南省会计专业中职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形成了由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学院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团队,通过对湖南省25所中职学校、15所高职院、2所本科学院、30家不同行业企业从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析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职、高职人才培养现状,探索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中高衔接思路。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
(一)生源呈逐年遞减趋势
2009年以来,初中生源逐年降低,加上本科扩招,使普高人数增加,从而造成中、高职生源严重下降,但随着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控制普高招生人数,将普职分流作为县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得形势有所缓解。
依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全省70所高职院中有53所开设会计类专业,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除一些老牌的财经类高职院生源较好外,个别生源较弱,因此开发中职生源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渠道。但随着中职对口升学这种途径被社会逐渐的理解和认可,报考人数有所增加。
(二)教学基本条件喜中有忧
据调查湖南省各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甚至是从事数学、物理等非专业教师代岗,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实训室工位不足,甚至没有专业实验室,也没有购置、安装会计电算化软件,仿真性实训资料的缺乏,没有建立与专业相对接的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基本条件明显优于中职,但也存在双师素质型数量不足、老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校外实训基地不能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核心课程开设不规范,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经过调研得知,目前,湖南省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在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时对学生知识能力、职业能力、素质能力要求较为简单,对职业资格证获得不作要求,不组织参加会计证考试,偏离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大多数学校没有制订统一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较混乱。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具体而言就是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等考证要求,开设了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企业会计实务、经济法、税费计算与筹划、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课程。对于中职对口升学学生只有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个高职院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外,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与普通高中学生混合编班,造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大量重复,亟需由省级教育部门牵头统一制订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
(四)学生满意度有待提高
依据调研情况,大多学生对于进入中职学习是一种无奈的选择,40%是升入普通高中无望没有办法,40%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0%左右学生是抱着学到一门技术或参加技能高考对口升学。中职学生只有20%认为学校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38%认为中职教师水平令人满意,65%认为课程实用性不强。
对于中职对口生而言目的较为明确:提高学历、提高就业质量。统筹规划和制订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探索会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是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明确指出,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文化基础、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小型、微型企业基层经济管理、会计员层次技能型人才,注重技能,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对接职业资格证是会计证或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主要面向收银、基层部门出纳、会计核算等就业岗位。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编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科学文化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概括地说是会计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技能和综合素质”,核心是强调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掌握会计基本核算、申报纳税、财务咨询与管理、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业务处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宽口径,厚基础”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接职业资格证是初级会计师、ERP信息化工程师,就业主体岗位是会计核算、助理审计、主办会计、税务代理、会计咨询、财务预算、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区别于中职,特别要强调的是综合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会计员层次,从事收银、会计核算员等基础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比较简单,强调理论够用,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并兼做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侧重于基本技能和专业单项技能,包括翻打傳票技能、点钞、中英文录入、WPRD文档和EXCEL表格操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使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进行原始凭证填写和审核,会计凭证填写和审查,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
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初级会计师层次,能胜任会计核算岗位、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工作,强调基础深、口径宽、技能强,着重培养会计职业岗位基本技能。
(三)中、高衔接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通中高职立交桥涉及办学形式、招生规模、培养模式、考核机制等多个面,但作为教育的主题是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最有效载体。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紧密对接职业岗位,根据会计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设置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尽量避免两者的重复。
在该课程体系中中职阶段的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课程,高职阶段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必须开设,这些课程培养的能力是该专业学生都必备的一定要坚持,同时与这些课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条件也必需具备。
三、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衔接的教学资源库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思路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体现中高衔接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衔接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衔接的总体构想应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发各阶段的专业教学标准及主要专业课程教学标准,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遴选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体化教材,采用模块化结构,避免中、高职教学内容重复。
(二)构建课程和教材体系的方法
根据中职、高职学校毕业生对应的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按相对独立型、通用型、组合递进型、螺旋式递进型等四种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并开发配套教材。
1.相对独立型。如《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设计》等课程,其教学内容对文化程度要求相对较高,其理论知识难度和复杂程度适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会计基本技能》主要教学内容是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翻打传票、珠算等,是收银员岗位操作性强的典型工作任务,适应于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对于此类层次定位清晰的课程,在教材开发时应根据中职、高职学生知识能力、认知规律,分别开发中职、高职模块教材。
2.通用型。对于中、高职院校,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不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同时开设通用型课程。如“基础会计”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学院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知识面没有多大差距,技能上也基本雷同,当前中职、高职此课程教材差别不大,其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也无必要刻意追求两者之间的差异。此类课程定位为中、高职学生通用型课程,少量内容可作为作为高职选修内容。此类课程对于中职对口升学高职的学生可以免修,直接转换学分。
3.组合递进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学院均需开设,但要求不一样的课程,可根据中、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如《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可分为基础模块(初级会计实务)和提高模块(中级会计实务)。基础模块中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应收款项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流动负债核算、长期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费用利润核算、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提高模块主要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借款费用,债务重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等。基础模块为中职阶段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在企业从事会计员等初始岗位的能力;提高模块为高职阶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财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类教材可开发为中职和高职两个版本,中职教材只包括基础模块教学内容,高职教材则包括基础模块、提高模块两部分内容,中职对口升入高职学生可只修提高模块,免修基础模块。
4.螺旋递进型。对于中、高职均涉及,属于同类工作任务,但中、高职学生就业范围、文化水平等差异造成教学内容不同,可分编中职和高职教材。如《会计电算化基础》教材,中职就业岗位主要是小型或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要求,相对较简单,应以适用于小型或微型企业使用的用友T3(T6)或金蝶KIS版财务软件为载体编写,主要讲述系统管理及基础设置、总账系统、会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子系统的使用。高职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涉税管理、财务管理等岗位,应以适用中小型企业用友U8或金蝶K3财务软件为载体,着重在于财务业务一体化,包括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管理等子系统,重点是各子系统的综合运用模块。这一类课程就像弹簧一样,不同层面上都有相对独立的概念和训练体系,但难度、复杂程度有所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进入高职学院后,需开设同样的课程,但学习目标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吴湘.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2]庄胡蝶.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一体化设计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