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2016-05-30卢春凤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渗透措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卢春凤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是重要的文化财富,传统化有着无比丰富的资源值得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借鉴,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高尚品格的形成,更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为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结合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措施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文化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特点,其内容除了儒家文化相关内容外,还包含有诸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期,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渗透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但是很多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造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薄弱,因此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传承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都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教育,在学生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促进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之后,可以为学生们讲解柳宗元的坎坷身世,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向学生们表达柳宗元那种无所畏惧,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如何正确面对逆境和挫折,进而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和注重人文素质的内容,有利于新时期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在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的积累可以促进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学《离骚》相关内容过程中,通过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讲解,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屈原献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促进小学生形成人文观念和个人素养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个人内涵修养的初期,诗词、历史、文学等都能够为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建议措施

(一)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需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比如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设置传统文化专栏,尤其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引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典故诗文,进而能够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有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为了更好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小学低年级识字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阶段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通过扩大小学生的识字量可以让小学生们更好阅读理解和写作传统文化,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的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将传统文化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不仅让小学生学习到了生字,而且还可以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模仿的榜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确保传统文化的基本功扎实可靠,比如用毛笔写字的练习,这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教学生写字时,要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让传统的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才能更好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结合具体教学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语文教材可以在课本的有限文章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最大化地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由于语文教材具有简单易懂等特点,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美德,对于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美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程序精心选择的,教材的课文内容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就是一部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在教授小学课文《孔子拜师》文章时,可以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礼仪、称谓及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课后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确保对知识的系统全面掌握。在课堂中进传统文化的渗透,要结合语文课堂的具体实际,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才能更好提高教学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中表现在传统节日中,如中秋赏月、春节团聚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传统节日,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比如结合具体节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对联、猜灯谜以及编中国结等相关的风俗民俗活动,让学生搜集相关民间传说故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并且传统节日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机会,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进传统文化的渗透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与之相关的习俗;在中秋节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朗读李自的《月下独酌》等相关诗词,开展一次专题文化课,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有些知识往往深奥难懂,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有难度,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比如《忆江南》这首词,可以通多音视频方式将江南春景再现,并伴以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让学生真实的理解文化内涵。

(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根据这一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将传统文化延伸到课外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品读鉴赏传统文化。同时小学阶段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更好留住民族传统之根,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不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特定内容,而要充分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挖掘社会资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而让学生们接受一堂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课,让学生们受到全方位的文化熏陶,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系列活动,通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扩大传统文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论语十则》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上网搜索《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可以结合传统时令文化,为学生讲解相关诗词,再如在学习母亲河的课文时,可以开展关于长江黄河等相关的诗歌吟唱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小学生们对经典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显著意义,对于促进小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所以为了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文化渗透需要语文教师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具体教学现状,以学生发展特点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初中历吏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5):59.

[2]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4):19-21

[3]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3,(75):32-33

[4]杜娅.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2009(12):116.

[5]葛文豪.传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1):125.

猜你喜欢

渗透措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论加强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