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6-05-30叶隽
叶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更新.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数学人才,教师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究竟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1. 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如何激发兴趣都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要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学生身边的、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教授“小数”的时候. 教师可以拿出一张购物小票(很多物品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让学生自己观察上面的数字,指出这些数字都有哪些特点. 这样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到小数的学习中来,然后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身边所有跟小数有关的事物. 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适时引导,发现问题
数学教学绝不是单纯地教授知识,得出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思维转换成数学思维,用数学的思想进行问题的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目的的引导,理顺知识的脉络. 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推理得出才能印象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形成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发现问题,从而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想使学生牢记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才能够运用自如,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不断进步.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先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自己动手分出若干其他形状,然后再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编出不同的类型的题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编出了很多不同的题目,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这是自主学习的极佳的锻炼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创设环境,敢于探索
教师给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学生只有在一个合适的环境当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才能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分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可以先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几组,让学生再分别扮演一个部分,这样就将学生置入一个分数的学习环境当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环境当中,对这种形式感到好奇,开始和同学主动进行讨论和研究,想知道自己到底是这个环境中的几分之几,如果把同桌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同桌又是整个教室的几分之几呢?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寻找到答案,这样身临其境地感受分数的意义,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创设一个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自己学习能力的关键部分.
4. 勤于动手,勇于创新
数学表面看起来都是抽象的公式,枯燥无味的说明,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 教师要将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数学课堂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很好奇,都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简单活泼、易于操作的数学小实验. 例如,在学习“周长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各种形状,然后自己动手进行拼图,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进行测量. 学生可以先测量其中每个小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也可以拼好后,一起测量,然后总结每个图形周长和各个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不但自己总结出了各种形状的周长和面积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活跃了思维,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业务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业务素质即教师要充分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对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理解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身边的事例进行问题的设置和课堂上相应数学环境的创设. 在每节课过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数学课堂. 业务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要根据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绝对不能墨守成规. 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标准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让每一知识点学生都能容易接受和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因材施教,绝不能“千人一面”. 对于学习能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按照能力以“互助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配,以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要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多多研究,抓住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如此才能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