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探究实验课的体会和创新

2016-05-30孙强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器材学案环节

孙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06-01

我是一个工作八年的教师,这八年中所有的探究实验都是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实验里进行操作,经过几轮这样的教学,有了很多反思也有了少许的创新,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爱惜器材和使用器材的矛盾

在探究课的课堂上,学生分组实验,在现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中,一般都是两人一小组,一个小组一套器材,所以一般是需要20套器材,才能满足课堂教学。物理器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损坏,当出现损坏之后会再去补买,但是器材厂把产品更新,和实验室里原来一样的器材买不不到。买新产品之后,学生都要用新的,而且新老对比,老师也觉得旧器材该扔了,所以学生损坏的是一套器材,但是代价却是20套器材。

所以我反思了一下,如何解决爱惜器材和使用器材的矛盾,我的第一种解决方法是认为要多买些备用的,可以操作之后发现这不是解决的方法,多买5套就已经很多了,几年就损坏殆尽,我现在反思到的答案是这样,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成本的降低导致了现在的实验器材出现了用塑料代替金属,轻小好看代替的沉重,这就是问题。所以买新器材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可以维修的。比如说铁架台,它就从来不坏,所以在选器材的时候,就要考虑的多些,不能给实验室配什么器材,老师就用什么器材,而是要主动的和学校沟通,除了看实验效果之外,还要考虑使用中的学生不当操作对器材的损坏,如果器材厂没有,老师也要自己制作些质量好的器材,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每个实验都要精心准备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的提高,教材中很多实验从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实验的题目多,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老师在面对这大量工作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例如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酒精灯里没有酒精,电池没有电,灯泡灯丝断了,测力计无法调零,或者器材在摆放的时候,出现个别组少器材的情况。尤其是电学实验,都是因为导线坏了,开关坏了,接触不良导致学生电路连接正确可是电路就是没有电的情况。一节物理课就变成了“故障排除”课,故障排除了时间也到了,有的甚至出现了尴尬的事情,教师也没找到故障原因的情景。每个老师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教师遇到了还能沉稳应对,年轻教师,遇到这样事情满脸通红。

我觉得如果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课,老师一定要多摆放几套套备用器材,对于电学至少3套。另一个方法就是培训课代表,让课代表多去实验室,了解已坏器材的摆放,电路故障的基本排除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探究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设计实验和器材暗示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可是到了实验室,器材都摆在桌子上,学生看到了器材,就会受到暗示,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有以下几个想法,第一,如果器材体积小,把器材用一个整理盒装好,放到实验室桌子的桌位里,整理盒的高度要和桌位的高度差不多,这样学生想偷看也看不到。第二,器材体积大,就把核心的器材留在教室的讲台后边,学生看不到。这样,就保留了神秘感,可以不干扰学生的初始想法,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

四、认真准备学案

在新课改的方案中,对实验探究的环节进行了改变,提出了实验的七个环节,从提出问题到评估交流都由学生来完成,难度比较大。第一个难点是学生根本就分不清这七个环节,所以要通过学案,让学生知道这七个环节。第二个难点是有些环节是学生做不到的,那么学案中在对应的环节要有提示。为了学案在使用中达到好的效果,在准备学案的过程中,把实验器材的照片或者图示,都用和本校的实验器材一模一样的,或者教师直接拍摄照片导入电脑,插入到学案里。

五、尝试学生回家实验、课堂交流的方式

在学校里做实验,教师准备器材这是个很麻烦的过程,怎么才能让老师减轻负担还能让学生依旧体验实验呢,可以进行这样的创新:让学生把器材带回家,学生操作的时候,让家长在一边录像,然后学生把操作的录像发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视频的交流。

这个想法虽然不能对每个实验都适用,但是允许的实验题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效果很好。例如探究浮力实验,发个测力计给学生,凸透镜的实验给学生发个凸透镜,其他器材学生在家里都能找到。自选器材增加了实验的多样性,学生自己讲解增加了对实验的理解。在家长录像的环境中,学生会更认真做实验,也得到了上镜的锻炼。学生在看别的同学自选器材的操作也丰富了各自的想象力,打开了脑洞。

猜你喜欢

器材学案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乡愁导学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比例尺(一)”导学案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