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金制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05-30
山东五金制品行业是我省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传统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和新兴的厨卫五金及其它金属制品。五金制品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又服务于军工、航天、船舶、交通等产业领域。山东五金制品行业融合传统制造与现代科技,主要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美誉度,产品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
为加快推进我省五金制品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五金制品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全省五金制品行业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运行压力逐年增大、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大背景下,在转变五金制品行业发展方式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提质增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增长。按新统计口径,全省五金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098家增加到2015年的1286家,年均增长5.41%;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218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866.86亿元,年均增长9.55%;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5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0.97亿元,年均增长5.73%;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225.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7.96亿元,年均增长7.17%。2015年底,全省五金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浙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73%、2.48%、3.32%和13.95%。
2.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十二五”期间,行业新增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行业内龙头企业每年研发、试验经费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更加注重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取得专利300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产品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电力金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电网,精密锻件已经应用于高铁和国防工业领域。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用得到重视,总体研发水平全国领先。
3.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效果显著。
企业瘦身健体,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营销和服务体系。行业内涌现出“三环”、“迈克”、“迈泊”、“新圣”、“国强”、“九鑫”、“樱花”、“神力”、“银鹰”、“汇泉”、“金创”、“金佰特”、“鲁宝”、“皇冠”、“凯美”等一大批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十二五”期间行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20个。
坚持加大国内外市场开发力度。手工具、玛钢管件、建筑五金配件、钉、不锈钢厨具、锁具、索具等行业知名品牌已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市场份额逐年提高。自主品牌出口彰显新的活力,已由比较集中的亚洲和南美扩散至欧洲和北美。全行业正在努力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通过品牌影响逐步扩大和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
4.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取得实效。
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步伐加快。鼓励行业企业加大电镀中心的改造力度,走绿色发展道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公司、山东樱花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镀改造工程通过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的验收。
5.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效益明显。
“十二五”末,全省五金制品行业共有国家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5个,省级8个。2011年以来,协会采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并命名5个省级产业基地,优化升级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集群内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年销售总额达到400亿元;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关联和延伸能力增强,集群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物流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作用增强,为山东五金制品行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注入了新动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五金产业的发展壮大,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
行业践行“两化融合”和“两业融合”(两业指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器手以及3D打印技术得到实际应用,提高了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的精度和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原材料及零配件采购、产品制造、库存、销售、服务与安装等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1.传统五金领域生产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
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三大传统五金领域生产方式相对粗放,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品产能严重过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贴牌产品较多、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更少,大部分产品处于低端市场,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
2.企业核心竞争力弱,高端品牌少。
我省五金制品行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偏低,龙头企业所在的市场份额没有绝对优势,小、多、弱的企业结构导致能耗高、物耗高、质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轻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局面。占据我国高端市场的仍是国外一些大品牌的产品。
3.出口导向性产品竞争力较弱。
工具五金、建筑五金类产品过于依赖外贸出口,部分企业产品出口比例已超过70%,但产品同质化和廉价化倾向明显,大量产品仍处于中低端,不了解终端市场需求,对外销渠道掌控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不高,导致被动生产和效益低下,面对疲软的国外市场,竞争力较弱,而在国内市场方面又面临着渠道投入和建设问题,进退两难。
4.高级技术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弱。
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供给短缺等问题,企业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及高级技工匮乏等问题较大,招工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数量有限,新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速度相对缓慢。
5.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行业竞争激烈。
企业生产成本近几年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持续不断上涨,国内国际市场的成品销售价格却提高缓慢,而汇率多年来也在持续升值;加之各种贸易壁垒,企业盈利模式单一和盈利能力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低价竞争的问题在部分细分行业存在“抬头”现象,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转型调整期,全球处于摆脱旧增长、重构产业结构新时期,世界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要素流动、治理变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新常态”。五金行业正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未来五年,五金制品出口有可能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品牌壁垒、渠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未来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将愈发激烈,出口增速必将放缓。
(二)国内资源优势减弱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五金制品行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加大,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加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原有的成本优势和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渐减弱,支撑五金制品产业高速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十三五”期间,应改变过去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发展的局面,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型,通过具有主动意识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行业秩序和市场环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三)世界制造业格局重构和“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现象突出,新兴发展中国家依靠更大的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双重挤压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目前多国已经制定制造业或工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我国也已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建立万物互联的“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等新生态的出现,为五金制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五金制品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
(四)抓住机遇,提质增效,是五金制品行业的奋斗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衡量制造业强国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产品质量水平是否国际领先。针对我省五金制品行业的现状,全行业必需紧紧围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这一根本,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加强创新意识,采用高标准严要求指导行业生产,稳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品质,使我省五金制品成为国际公认的优质产品,实现五金制品产业形态向中高端迈进。
总体而言,五金制品行业“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导,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制造业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合,促进山东五金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实质性转变。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体要求,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五金制品产业供给侧改革和整体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区域、企业、市场结构,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突破;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五金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引进和培育配套服务业体系,推进产品创新;融入“互联网+”战略,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培育新业态,推进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创新。
2.坚持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产业升级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优秀质量文化,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3.坚持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继续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提质增效,重视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节能降耗,走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4.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发展。在保证出口优势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充分运用国内资源、市场、制度优势,实现国际、国内市场联动发展。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五金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7%,利润年均增长不低于3%,利税年均增长不低于4%,出口年均增长不低于7%。
2.整体研发投入逐步增加。提高五金制品企业设计研发和产权保护意识,加大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投入,龙头企业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自主研发团队或平台。到2020年,全省五金制品业研发费用投入平均占比达1.5%,龙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平均占比达到5%,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国家认可实验室5家。
3.产品结构和品牌优势明显提升。企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企业差异化定位更加清晰,产品档次及品牌包装明显升级。到2020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山东名牌产品1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0个。
4.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规划更加合理,业态布局更加完整,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内公共技术、人才、贸易、电子商务等平台更加成熟。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产业集群3个、省级产业集群5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五金制品行业要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发展重点,深度推动五金制品行业“五大转变”,以提高五金制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发展方向,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重点发展领域
1.制品领域。
五金制品行业“十三五”的重点任务仍然是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企业必须围绕着提升品质、树立品牌、提高效益为基础点,加大推进传统企业的研发力度,提升全要素效率,满足国内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对五金产品的消费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培育出一批在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十三五”期间制品领域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的建筑五金制品及配件,专业化、集群化、高档化工具五金制品,传统技艺和文化、新技术融合的日用五金制品、智能锁具、烹饪炊具与炊事机械、厨房设备和卫浴产品。
2.装备制造领域。
向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档次,并实现在军工、航天、船舶、金融、电子、新能源等特殊行业配件产品的质量突破。
3.加工工艺领域。
表面处理工艺。包括黑色金属电镀、喷涂,不锈钢表面着色、抛光,铝合金表面抗氧化等,推广使用环保化学镀先进技术,建立区域电镀中心,实现电镀工艺环保、节能。
热处理工艺。大力推广微波渗碳、离子束表面改性、强烈淬火、磨削加热、低压渗碳等新工艺,提高力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铸造工艺。大力推广熔模铸造、覆膜砂精密铸造、压力铸造、真空铸造等新工艺,提高铸件质量。
锻造工艺。大力推广精密热模锻、等温锻造、冷漠锻造等新工艺,提高锻件成形精度。
(二)重点发展产业和产品
1.工具五金,包括各种手用工具、园艺工具、成套工具、防爆工具、装饰机具等。
面对全球工具制造业的衰退,工具业正在向专业化、集群化、高档化方向发展,在继续保持行业有序、健康、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各地区、各工具生产集群、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实现由污染粗放型向集约环保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量能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化,由低价格向高附加值和优质优价转化,由OEM贴牌为主向自主品牌转型。
在工具制造业,推广精密锻造技术和热处理节能环保技术,实现节材降耗、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我省文登威力、山东神力、龙口新达、山东九鑫、山东金釜在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有较大提高。
2.建筑五金,包括丝、钉、网、水龙头、管道连接件、门窗及配件、厨卫五金等。
未来建筑将更加追求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今后建筑业必将大量采用具有低碳技术特征新型材料,新型节能、环保的建筑五金产品市场需求将维持长期增长态势。在建筑五金业,推广精密铸造、冷轧、冷镦、冷拔等新工艺,实现节材降耗、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玛钢管件产品应注重新型材料的使用,提升铸造工艺和相关热处理设备的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丝钉网产品应强化现场管理,严控电镀工序;门窗、厨卫五金配件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加工设备提高加工精度,提升产品质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济南玫德、亚萨合莱国强(山东)、山东樱花占领更多的国内外市场份额。
3.日用五金,包括刀剪、针、钮扣、保险柜、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不锈钢器皿、炊具、餐具等。
日用五金在保留传统优势、发扬“工匠精神”的同时,要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融入到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中。着重从原材料、设备、工艺方面入手,营造精益求精的行业文化和行业氛围,全面提升日用五金产品性能、使用效果和质量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引进、推广,提高行业综合效率。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吸纳劳动力多、对经济发展影响力大和区域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
提高日用五金行业的专利数量和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企业,推动蓬莱金创、青州剪刀、青岛凯美、东进(阳信)餐具、滨州澳星做大做强、做专做精。
4.锁具,包括各类门锁、家具锁、车船用锁、机电一体电子锁、楼宇对讲锁等。
锁具向高档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加强“互联网+”智能识别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和锁具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加强产品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国家(锁具)技术中心和省(锁具)工业设计中心的作用,在连管联控技术基础上,突破家庭门户自动监控信息控制技术,为了看好天下门户做出贡献。重点支持烟台三环、青岛三链、潍坊五星、亚萨合莱国强(山东)、山东缔安科技等企业快速发展。
5.炊具和炊事机械,包括不锈钢锅、不粘锅、铸铁锅、和面机、切菜机、面条机、面包机等。
炊具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除围绕做好创新驱动发展的统筹布局,推进重点领域实现战略跨越,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外,还应不遗余力在新材料、新技术上更多投入。健康品质,是近年来一个重要消费指向,铸铁材质,受热均匀,烹饪食物效果更优,铁锅将成为行业一个新的增长点,炊具行业可结合已有优势,提升铁锅比重。不锈钢、不粘炊具和炊事机械应抓好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创新,做大做强整个行业。重点支持山东银鹰炊事机械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6.厨房设备。
厨房设备分为家用厨房设备和商用厨房设备。厨房设备是产业链最长的集成化创新产品,以厨柜为载体,包含厨电、功能性五金配件和其他辅助产品,行业必须坚持全产业链创新协调发展,通过系统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安全、健康、使用的产品。同时要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与专业设计院所、研究机构、专业设计师合作,为用户提供具有高端品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产品。重点支持山东汇泉、山东皇冠、山东鲁宝、山东金佰特等企业快速发展。
(三)重点发展技术
1.创新思维,改造和替换传统生产加工技术。
全方位采用先进的锻造、模具加工和修复、数控机床+多工位组合加工机床、可控气氛热处理和中、高频感应加热、环保电镀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转变发展方式,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创新发展道路。
2.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能识别技术。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已成为锁具发展的前沿技术,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在锁具的应用,如指纹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开发高端智能锁具,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
3.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在烹饪炊具行业推广3D打印技术、数字成型技术和数字建模技术;在涂料新材料应用上,提高与炊具产品的匹配度,如高硬度陶瓷材料、抗划铝单板纳米无机涂料、铝单板陶瓷漆、纳米辐射散热降温材料。
(四)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五金产业集群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较强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在产品创新方面加大投入,相关零部件实现ODM制造,对产品提升发挥主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在对现有集群进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发展淄博厨具等产业集群;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集群内产品设计、主业加工、配套加工、人才培训、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物流、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五)加强“中国制造2025”研究和应用
加强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和模式的跟踪、研究、学习和借鉴,制定适合我省五金行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通过政策措施和资金扶持措施引导各五金企业重视“机器代人”的应用,在高危和密集型行业如冲压、锁具装配行业推广应用,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进行生产线改造,采用先进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合格率,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我省五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六)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运营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互联网采集和分析用户需求,推进产品的精确设计、定制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精准营销、无缝服务等创新,开展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增强用户粘度,提高用户忠诚度。同时通过大数据采集与互联沟通技术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及时了解用户的消费趋向,既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求,也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愿望。
(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省市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内产业子平台的建设和投入,集中有效政策扶持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减少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集中优势资金开展企业所需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科研及咨询、质量控制、成果推广、专利保护、标准制定、人员培训、对标检测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五金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升级提供新“助力”。进一步加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和建设力度,重点做好山东省五金服务总平台、山东省五金工业检测中心、山东省五金行业信息中心、山东省五金行业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安防96665信息平台等平台建设,促进我省五金行业稳健持续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
依托现有五金制品企业,围绕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加大技改投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提升生产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生产高档优质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注重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步伐,加强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的合作,重点研发工业陶瓷、纳米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重点研发飞机、轮船用螺丝钉等航空造船配件。尽快吸引、培养和发展一支以振兴我省五金行业为己任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科技人才队伍。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督促企业依标准促研发、搞生产、提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广团体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条件具备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申请有关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采标的监督检查,把好产品质量关口。
(三)加强品牌建设
全面树立五金制品行业“精艺设计、精密制造、精细管理”的精品意识,启动行业龙头企业“树品牌、扩渠道、创百年企业”的长远战略布局;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品牌,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使企业走出价格竞争的漩涡,变价格战为质量战、技术战,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行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坚持内外贸并举,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与美国、加拿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培植更多国际知名企业。一是通过组织有关企业出国考察,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产品体系,推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鼓励有经济实力、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到国外建设生产基地、营销机构,抢占国外市场、扩大国际贸易;三是鼓励企业通过参加境外国内外金属制品、建筑五金产品展销博览会、推介会等形式,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为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四是通过出口退税和自主品牌出口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提升山东五金制品在全球的知名度。
(五)完善协会职能,搞好协调服务
随着国家政府职能转移,强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职能发挥等政策逐步落实,省五金与衡器行业协会要抢抓有利时机,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协调、对接工作。一是要积极承担部分政府授权、委托等职能,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协调,为行业争取更多行业有利扶持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三是积极利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行业企业和会员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管理咨询、品牌培育宣传、数据调度分析、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诚信体系建设、市场开拓、国际贸易纠纷应对等针对性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协会的行业影响力和凝聚力,推动全省五金制品行业向国际水平靠拢,争取早日实现建设五金强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