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皮革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05-30
我省皮革行业目前已形成以制革、制鞋、皮件、皮革服装、毛皮及箱包为主体,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作为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皮革行业承担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
为加快皮革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皮革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行业经济运行平稳。
截止2015年底,全省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96个,从业人员12万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8.74亿元(全国排名第六位)、利税总额93.04亿元、利润总额55.97亿元、出口交货值139.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0.11%、-1.31%和23.08%。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皮鞋产量1.97亿双,居全国第四位;轻革0.54亿平方米,居全国第四位;皮革服装产量149.92万件,居全国第七位;毛皮服装产量21.73万件,居全国第八位。
2.产品质量、品牌稳步提升。
“十二五”末,我省皮革行业产品质量水平逐步提升,国家、省抽检中主导产品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整体呈下降趋势;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全行业共有中国名牌9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山东名牌29个、省著名商标43个,国家免检产品20个。
3.特色产业集群不断优化。
皮革行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企业围绕主导产品高度聚集,形成了上中下游产品相互配套、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占当地经济较大比重的特色产业集群。“十二五”末,共有高密、蓝村、沂南3个国家级鞋业基地和莱阳省级制鞋基地,文登、临沂开发区2个国家级毛皮基地和沾化制革工业园区,其总产值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4.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有序推进。
越来越多的制革企业利用国家政策,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淘汰落后生产线,通过采用清洁化生产技术,采取集中生产、统一治污、中水循环使用等措施,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更新升级环保设施,提升污水治理技术,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十二五”末,我省规模以上制革企业全部建有污水处理系统,90%以上的制革废水做到了达标排放;大部分制革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节水工艺,皮革生产中的节能减排与环保状况明显改善,全省已有近20家企业通过国家环保部门环保核查。
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行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逐年加大,领军制鞋企业积极建设鞋类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依托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率等措施实现平稳发展,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产品技术附加值得到提高,产品花色品种进一步丰富。制鞋自动化设备更新步伐加快,由机械化向智能自动化转变有效的缓解招工难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科技创新,机器换人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发展动力。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企业参积极参与国家及省级标准的制修订,并开始主导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6.配套产业逐渐壮大。
随着各地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大专院校皮革专业的建立,现已形成了生产、经营、科研、检测、人才培养的完整产业体系。产业整体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行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最重要的优势。鞋材配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引进适用欧标、美标的鞋材检测设备,通过研发功能性鞋材,不断提高皮鞋的舒适程度及科技附加值,推动了我省鞋材产品技术标准向国际标准迈进。国产皮革化学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皮革制品、毛皮制品和鞋用原辅材料不断向功能化、绿色化、时尚化等方面发展;鞋机和制革机械也有显著提高,为皮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毛皮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水貂、狐狸、貉子取皮数量整体呈较快增长,2014年分别达到5000万张、478万张、310万张左右;山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毛皮养殖加工基地。
7.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
我省皮革行业信息化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为企业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恩集团初步建立起了以ERP 为基础、MES 及销售管理为辅助的集团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从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综合集成;金猴集团实现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管理,减少了库存风险,节约了资金成本,缩短了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国际市场需求萎靡、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皮革行业形势严峻。
1.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省皮革行业整体发展仍然存在发展理念提升不足,创新驱动不强,结构亟待优化,知名品牌少,行业整体经营难度不断加大等主要问题,设计研发、先进装备、新材料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产品设计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多采取贴牌加工方式,产业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
2.综合成本上升、产量下滑,竞争力受到挑战。
行业中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抵押担保难,融资成本高,资金压力大,出现一些企业长单不敢接,有单子没法做的情况。内销市场受终端消费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店面租金持续上涨的压力,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加之汇率升值,主要竞争对手与全球主要消费市场之间更多贸易自由化协议的签署,皮革行业向境外转移的趋势开始显现,部分国际采购商逐渐将低端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皮革行业生产制造传统环节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受到挑战。
3.节能减排压力增大,清洁化生产水平还需提高。
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加大,特别是以往注重末端治理的制革企业,虽然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但环保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企业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问题依然是制革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含铬污泥、含铬皮革碎料被列为危险废弃物,需要具备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而资质审批难,获批企业少,严重影响了含铬皮革碎料的资源再利用。
4.对新兴渠道驾驭不足,部分企业受到冲击。
伴随着消费需求、消费方式的变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正在重塑消费渠道和消费模式,企业优化整顿营销渠道建设将是发展的主流,针对消费市场的多样化、智能化、差异化营销,而电子商务、微营销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更加普遍化,但由于部分企业对新兴渠道驾驭不足,经营受到较大影响,传统渠道业绩大幅下滑,难以盈利。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动力转换期、增速换挡期,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期。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转型调整期,全球处于摆脱旧增长、重构产业结构新时期,世界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要素流动、治理变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新常态”。加之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加大,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加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原有的成本优势和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渐减弱,支撑皮革行业高速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常态下,皮革行业已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皮革行业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
(二)世界制造业格局重构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现象突出,发展中国家依靠更低的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双重挤压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目前多国已经制定制造业或工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我国也已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这为皮革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皮革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三)绿色低碳环保和清洁生产推动皮革行业转型升级
工业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坚持环保、清洁、低碳、安全发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企业更加注重从资源投入和使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后端治理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建立节约、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确保全产业链的环保健康发展。
三、“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皮革行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提高皮革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皮革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皮革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安全”发展战略,推进皮革行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围绕科技、品牌、管理、服务、营销模式进行探索实践,提升行业整体发展能力与制造水平。
3.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要素质量,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综合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突出行业特色,集中资源,优先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新、精、特产品。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稳步提高皮革行业产销量,效益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省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8%;利润年均增长不低于2%,利税年均增长不低于3%。
2.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加强。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政策扶持、行业组织促进的创新体系。到2020年,全省皮革行业新增行业技术研发平台4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
3.绿色制造取得实效。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比“十二五”末期争取提高1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和氨氮及废水排放争取连年减少,基本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提高含铬污泥资源再利用率和含铬边角料的资源再利用率。实现生态制革,启迪皮革制品行业设计创新,制造时尚制品,引领行业努力打造绿色皮革产业。
4.质量品牌效益显著提高。企业品牌建设成绩明显,企业差异化定位更加清晰,产品档次及品牌包装明显升级。到2020年,山东名牌产品新增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新增4个。
5.特色区域建设稳步提升。行业现有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和省级皮革产业集群规划更加合理,业态布局更加完整,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内公共技术、人才、贸易、电子商务等平台更加成熟。到2020年,国家级产业集群新增2个,省级产业集群新增3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以提高皮革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重点发展高档皮革和中高端皮革制品,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一)重点发展制革业(含毛皮、裘皮革)
制革是皮革行业的基础,继续利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在《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的指引下,改革传统的制革工艺,创新清洁生产技术,引进信息化管理体系,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档鞋面革、高档服装革、汽车座垫革、家居装饰革,注意产业链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下游产业的需要开发更多花色品种,适应个性化皮革制品市场的需求,优选皮革化工材料和环保装备,实现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发展毛皮经济动物饲养及毛皮加工业,推广新型染色助剂,提高染整技术、加工技术。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行业出口总额每年平稳增长。重点扶持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重点发展皮革制品业(制鞋、制品)
皮革制品行业作为皮革产业链的主体,以创新设计为抓手,运用时尚创意与传统文化打造“时尚流行元素与企业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的时尚品牌,重塑工匠精神,创造卓越产品,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品牌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成本持续走高、价格相对低廉的竞争压力下,把握机遇,抛弃低端制造,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坚持创新、优质,创建自主品牌,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打造先进智能化企业。
推广穿用舒适性技术在鞋类产品中的应用,并适应市场新需求增加健康性、功能性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加强高品质鞋用无毒粘合剂研发应用。应用和开发制品及箱包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推动制品、箱包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导入制品的设计和制造,提高产品性能和附加值。重点扶持技术开发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以及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小企业。
(三)重点优化升级配套行业
皮革化工、皮革机械、 皮革五金、鞋材辅料等配套行业是皮革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发展与皮革主体行业密切相关。皮革化工要坚持朝绿色、生态、无害化的方向发展,以创新驱动促进新产品上水平;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材辅料要提高创新设计、加工制造水平,并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为制革、制鞋、制品行业提供智能化、高精度的机械设备及中高档五金配件、装饰件和材料。
(四)重点建设皮革特色区域
提升行业现有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加强对现有皮革产业集群的前景规划,对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加强指导和支持,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转型升级。搞好中国制鞋业基地高密、蓝村、沂南和中国毛皮基地文登、临沂开发区的建设,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影响和带动其他企业合作配套,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相互配套协作、上下游链接紧密的产业组织体系;立足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入新功能,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分类引导产业集群实现差异化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集群之间互动,共同推动皮革特色区域优化升级。
(五)重点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以“互联网+”为助推器,促进皮革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广应用信息化改造提升技术,制革企业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加料、加水、PH监测和转鼓转动、剖层、测色配本、涂饰、皮革切割以及能耗、污水、污泥的数字化检测和监控方面的应用;制品企业积极采用3D打印等研发手段,提高设计研发响应速度,减少设计研发中的物料消耗;优先针对劳动力需求大、环保要求高的重点工序,加大先进适用自动化及智能设备引进力度,率先实现关键岗位生产自动化,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水平;大力推广3D设计,积累标准部件设计数据库,引导企业尝试虚拟订货;采用3D打印等研发手段,提高设计研发速度,减少设计研发中的物料消耗;实施一批效果明显、带动性强的自动及智能生产线重点项目,树立一批企业典型,推动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提升。
(六)重点建设皮革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利用“山东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皮革清洁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全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重点解决制革含铬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突破制革行业发展瓶颈;重点在功能鞋研发、个性化定制和信息化的融合、绿色化工产品等技术领域突破创新。将皮革行业急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纳入相关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中,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家级、省市皮革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协会、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建立皮革技术创新联盟,为行业搭建技术支持、支撑与服务的平台。加强皮革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实现工艺技术、设计、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创新,以解决现存技术成果因缺乏工程化平台造成转化率低的问题。鼓励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吸引外资,加速技术引进及技术改造,向规模效益型、技术先进型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的公司集团。
(七)重点推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
落实《制革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制革行业节能减排路线图》,上下游联动,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按照集中制革、统一治污、市场运作、在线检测的科学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清洁化生产、节水工艺、无铬鞣技术、皮革绿色化学品的应用,不断推进绿色产业步伐;加强废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泥的产生量;有效规范和指导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升发展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行业科技水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政策扶持、行业组织促进的创新体系。促进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发挥产学研结合作用,解决企业生产过程遇到实际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行业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培养皮革技术、设计、营销、管理人才,培训专业技术工人,提高全行业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消化结构性过剩产能,切实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建立科学标准体系,规范行业有序发展
结合标准化改革工作的新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新特点,筹备建立山东皮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助建设沂南“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统鞋工作组”,强化我省皮革行业标准组织、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标准咨询和宣贯工作,推进标准执行力度,为我省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和标准化工作在国内地位的提升而努力。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参与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将产业优势固化为标准优势,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三)提高办展水平,打造品牌展会
把“青岛国际皮革、鞋类及制鞋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临沂国际毛皮产业交易大会”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展会的国内知名度。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皮革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促进参展产品的交易与出口。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展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
(四)创新营销模式,完善国内外、线上线下市场体系
鼓励加工企业与现有市场营销企业嫁接,营造市场流通新模式,加强信息反馈,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内销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国际知名皮革专业展览,扩大对外影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中高档市场占有份额;鼓励企业学习国际贸易规则,融入当地加工及营销渠道,创造双赢贸易合作模式,努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鼓励零售企业积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线上销售,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加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打造完善的市场体系。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皮革产业
落实《制革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制革行业节能减排路线图》,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清洁制革和毛皮加工工艺研究,提高污水末端治理水平,加强废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泥的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不断推进绿色产业的步伐。加强对皮革产业环境治理的监察力度,呼吁政府在环保治理资金上给予扶持政策,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皮革绿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六)强化协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国家政府职能转移,强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职能发挥等政策逐步落实,省皮革行业协会要抢抓有利时机,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协调、对接工作。一是要积极承担部分政府授权、委托等职能,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协调,为行业争取更多行业有利扶持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三是积极利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行业企业和会员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管理咨询、品牌培育宣传、数据调度分析、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诚信体系建设、市场开拓、国际贸易纠纷应对等针对性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协会的行业影响力和凝聚力,推动全省皮革行业向国际水平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