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6-05-30邹新凤
邹新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获取者和加工者,是学习的内因,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数学学习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累了一点经验,以下是个人的看法.
一、传统数学课堂的现状分析
在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律围着中考转,提高学生成绩成了一切教学方法的落脚点. 正是这种观念的导向使得我国初中阶段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一方面缺乏自主创新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所以,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培养主动学习的方法成为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与新环境下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初中数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层面
初中数学中的主动学习意识与主动学习能力是两方面的教育内容,但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主动学习意识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元学习认识和合作意识;主动学习能力则包括:主动参与能力、自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元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其中主动参与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和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展兴趣教学、培养数学思想、因材施教、开展合作教学等等,但归结到底应该都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辅以恰当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最终才能达到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共同形成.
三、初中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
1. 数学情境的创设,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境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的“鸡兔同笼”,可以通过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后继故事引出鸡兔同笼的古算题,不但点题,而且也是这节课的任务——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古算题. 故事情境的创设中渗透着中国古代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感到有趣的前提下,了解到古人即使参加宴请都有诗助兴,他们所处的是诗词歌赋随手拈来的时代,在惊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意想不到的是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古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注重数学思想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经说:“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之所在,是数学教育目的之所在. ”很显然,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进行高度凝练于概括之后而产生的本质认识,这是一种基础性、广泛性的数学认识与科学思想,掌握数学思想,是对整个数学学习方法的升华,是对数学能力培养的最有效手段. 初中数学中所包含的思想有很多,比如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类比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整体思想等. 以此来让学生超越条条框框的定理,通过知识的串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符号、数据、图形之间的联系思想来学习数学.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b,c属于R,a ≠ 0)根的判别,Δ = b2 - 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 适时地开展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化的主动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的高度必然不同,教师如果不尊重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盲目地制订学习目标,那么必然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于是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分层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地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这种理念认为,每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同,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而且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的是不同发展,而且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教学的成功. 一般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数学成绩把班里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教学班按学生具体情况打乱重新分级组合. 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制订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与作业分层、考核与评价分层等几方面的分层. 最终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我的准确定位,都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进而确立自信心,慢慢地可以激发出内心潜在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主动学习能力与意识的形成,不是因为貌似严格的管理制度,或加班加点的小测,也不是几次大规模的讲课比赛等活动带来的. 究其更深层次,主动学习能力与意识的形成需要的是教育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变革. 只有教师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理念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才不会让一次次教学改革的内容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黄舜君.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3):202-203.
[2]郭凤云.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2B):44-46.
[3]颜明.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科学教育,201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