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作品《秋》的演奏分析
2016-05-30许沙杨颖罗雅倩
许沙 杨颖 罗雅倩
摘要:《秋》是扬琴组曲《四季》之一,这首作品其创作不但重视手法的创新而且结构多元化,并且富于哲学情意。本文拟从乐曲的曲式结构,节奏形态,演奏技法,力度等方面展开探讨,意在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使学习者准确的把握作品,理解作品,以及透析对扬琴音乐创作的推动性。
关键词:秋 音乐本体分析 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65-02
近十年来扬琴音乐创作出现大量的运用西方技术的创作手法(复调、和声)。产生大量的新风格、新技术。《秋》是扬琴组曲《四季》中一首代表性作品,由著名扬琴演奏家黄河和青年教师王瑟共同创作于2008年底,乐曲不仅有传统的中华民族浓郁特色的文人情韵又融合了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风格,既继承传统又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它为中国扬琴音乐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同时也对新时期扬琴专业演奏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秋》的本体分析
《秋》采用了我国传统乐器典型的联曲体的曲式结构。它由许多曲调、板式而构成其结构采用 “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布局。作品整体结构、调性及速度布局如下:
A 引子 散板:1-9小节,D大调→G大调→C大调
B “秋的私语” 慢板:10-22小节,D大调
C “梦归何处” 行板:23-38小节,C大调
D “梦幻般的” 快板:39-136小节,G大调→降A大调→G大调→
降A大调→G大 调→D大调→G大调→C大调→G调→C大调→G大调
E “梦归秋色” 尾声:137-148小节,D大调→C大调
通过对作品结构及调式布局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音乐作品一步步有顺序的进行。整个引子部分由大调构成陈述全曲的主题动机,引入到秋天的景象。由此引入B段“秋的私语”慢板部分。A、B两部分就像是我们感受到秋天来到的感觉,秋风轻轻吹来就似秋天在我们耳边的私语。附有歌唱性的C段“梦归何处”行板部分,此处速度不像散板那么缓缓而入也没有快板那么急促紧凑。更像是秋天伤感、怀念不知梦归何处的意境。作曲D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主要部分,整个乐段通过平凡的转调不断变化运用多声部创作手法极大的丰富了旋律的表现性,使得音乐具有梦幻般的色彩。E段“梦归秋色”尾声通过变化再现C段散板部分旋律,使音乐的意境仿佛在大自然中慢慢走远,最后一个泛音结束全曲。
二、 《秋》的演奏分析
全曲分为五部分。引子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使用了自由速度在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直接决定了整首作品首先布下的气氛和基调。第一句的音乐通过装饰音、琶音分解和弦轮音等方式使由弱渐强的轮音中伸展开来,力度从“sfp-fff” 乐句技术要求需要演奏者把握好由装饰音进入到长轮音的力度变化,轮音要尽量匀密层层叠加力度。乐曲的第一个乐句开门见山出现了主题动机,细腻的轮音技巧和速度力度变化好似秋天秋风乍气。第二乐句中运用到的连续双音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由弱渐强的力度与由慢渐快的速度。引子部分由两大乐句交替形成似描绘出了一幅秋意正浓秋风图。见谱例1-1
“秋的私语”慢板部分:此乐段为乐曲的主题其中一部分,主要通过轮音与三连音的演奏,在演奏中轮竹一般用来表现线性旋律与歌唱性的曲调,是乐曲中对情感的一种延伸性表达,快速的三连音使得音乐情绪更加饱满,富有激情且积极向上的精神。此乐段中的线性旋律轮音与饱满有力的三连音正表达的是秋雨萧瑟之情与飞鸟掠过之景。在演奏上,此乐段力度在“mp-f”之间。力度强弱变化相差并不大且变化丰富,传达出乐段的感慨之情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情绪极为细腻敏感。重在对意境的渲染,随着音乐的发展,轮音可以在密度和力度上做变化,根据演奏者自身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来确定。注意整个乐句的连贯性、流动性、起伏与连接。整个慢板部分可以理解为一个连接段,连接引子与行板,用长篇的轮音技法与三连音相结合展开传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见谱例1-2
“梦归何处”行板部分:用长篇的轮音技法继续展开表达,变化了的主题。在扬琴演奏中轮竹一般用来表现线性旋律与歌唱性的曲调,是乐曲中对情感的一种延伸性表达。演奏这部分时内心激动的,节奏稍自由,注意音乐的流动性。见谱例1-3
“梦幻般的” 快板部分:D乐段为乐曲的主题快板部分,从谱面上看,该作品中大量的运用了许多现代的复合节拍、规整节拍中不规则节奏的创作手法。8/8、6/8、7/8拍的交替出现表现出刚劲有力或欢乐活泼的情绪。在快板演奏中双手应该各具娴熟自如的独立能力和控制能力,注意力度、速度的层次感,不能在保持速度的基础上忘记力度的变化,在力度变化的同时要运用体现速度变化的技巧。上声部主旋律部分可使用左手单独练习,重音运用反弹以提高力度,要有相互配合的均衡性与灵活性,做到织体结构有呼应、有烘托、有穿插、有主次、有层次。见谱例1-4
“梦归秋色” 尾声:E段为再现段,激进的快板还意犹未尽,乐曲开始进入尾声部分。此段再现了慢板中的音乐素材,回归主题动机用B段轮音的技法演绎,伴奏织体娓娓道来,如一片树叶随风安静地落地,重拾秋风旧忆。尾声再现慢板部分,呼应慢板主题,结束全曲。见谱例1-5
任何乐器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难度和音乐深度作为支撑。作为单件乐器独奏作品,要求充分发挥乐器已有的各种功能,还要创新演奏技法。在扬琴作品中加以十二平均律化的半音、转调、和声等手段,新的作品创作思维直接影响着技法创新,演奏技法也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多样化的全新演奏模式进行改革与发展。近20年来,扬琴作品创作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和雅与俗之间正在形成具有多层次、风格各异、具有发展活力的曲式结构。大量融入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创作思维、理念及一些新颖的作曲技法,包括复调、和声、对位和多种曲式的运用等。无论是从技术难度还是作品创作手法和结构特征来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作品《秋》把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思想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让时代性与民族性在作品中共融。这不但使扬琴乐器本身的特点在作品中得到更好的展现,对扬琴演奏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也使未来扬琴作品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西安,军驰.中国民族曲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11.
[2]项祖华.中国扬琴音乐的传统与发展[J].中国音乐,1993.
[3]黄河.从扬琴的创作来看扬琴艺术的发展[A].民族器乐文集[C].中央音乐学院,2000.
[4]朴文琳.扬琴独奏作品《春》的本体分析及创新手法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1.4.
[5]潘丽娜.扬琴作品《秋.梦.藕》的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8.4.
[6]吴秋含.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交织的意境美-扬琴新曲《落花·夜》演奏分析[J].天水师
范学院学报,2012,(5)
[7]李乡状.扬琴演奏与欣赏[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8]索帅.新时代扬琴作品创作发展动向初探[J].艺术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