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奏鸣曲K309
2016-05-30高萍蔚徐玉莲
高萍蔚 徐玉莲
摘要:莫扎特的奏鸣曲K309是莫扎特奏鸣曲中很具影响的一首奏鸣曲,其乐思丰富,走句灵巧,主题音乐在整个变奏中体现清晰性和流动性。本文从奏鸣曲K309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演奏诠释对作品进行探析,为钢琴界同仁进一步了解和演奏莫扎特作品抛砖引玉。
关键词:莫扎特 奏鸣曲K309 音乐风格 演奏诠释
一、创作背景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重要人物的代表之一,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或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其中奏鸣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奏鸣曲K309主题音乐的构架体现出了清晰性和流动性,它代表了莫扎特创作作品中早期音乐风格的特点,即优美,明朗,欢快和流畅。1762年莫扎特先后在曼海姆和慕尼黑进行教学和演出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当时欧洲最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奏鸣曲K309是莫扎特写于德国的曼海姆,是为曼海姆音乐家坎拉比希的女儿罗莎而写的,它跟其它的五首一起被称作是《巴黎奏鸣曲》,这首作品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完全成熟。
二、曲式结构分析
奏鸣曲K309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较为欢快,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运用ABA曲式,在这个乐章中往往表现出忧郁和悲伤。第三乐章是回旋曲,从中洋溢出莫扎特独有的轻巧优雅。三个乐章在速度上是快——慢——快,在音乐性质上是明快——忧郁——明快。下面分别对三个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式,主部的第一个小节为三个乐句构成的收拢性乐段。连接部的第一小节, 在主部作完满终止后, 加入一小节后随即开始。用副部材料来作陈述, 调性又转到了大调的属方向调上,伴奏织体大部分是分解和弦, 和声半终止结束在调的属和弦上,最后和声就完全终止在大调的主和弦上。
再现部的主部一小节在主调大调的基础上进行陈述,呈示部主部与再现部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句是完全相同的, 而第二乐句则比呈示部主部的第二乐句多出了两个小节, 和声完全终止在了主调和弦上。
尾声叠入开始, 用主部主题的主导动机发展而成, 进一步加固了主部主题的主导意义, 最后完满终止于主调的主和弦上。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稍慢的慢板,F大调,回旋曲式。该乐段的主题部运用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以及在伴奏部分中运用了具有稳定支撑力的四分音符,体现了动与静的交替。和声始终是在I-V的变化中进行交替变换,没有太大的变化。
呈示部在整个主题的音乐构架上,采用了前倚音来进行装饰,让音乐旋律更加丰富充实。音乐织体综合运用了附点节奏加装饰音的结构和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音组结构类型,调性始终保持在F大调上。在此,莫扎特把原有的单音组在上下行音级变化为内部和声进行填充,并在V和弦上运用三连音使音乐自然过渡到变奏III。
展开部旋律最开始运用了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装饰着主题,却不显繁琐与混乱,骨干音与和声布局依然清楚明了的,调性有婉转的F大调转到明亮的C大调,运用了C大调主和弦的分解音程来展开,音乐顿时舒展绵延。
再现部变化模进了主题旋律,从节奏入手来与之前A段的音乐主题进行对比,调性又回到F大调一贯的忧郁。音乐织体的变化是重复了A的12-14小节,使它变化成为八度的再次陈述。此乐段变化重复了B乐段的骨干音,和声配置和音乐织体。
尾声中,音乐的织体,音乐材料都是以上各段中的一个综合运用与缩影。后面几小节作为结束时前后完全重复了两遍。和声频繁在I-V-I上交替,音乐织体无太大变化,最终以收拢性的结尾来结束了整个乐章。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温雅的小快板回旋曲,C大调,回旋曲式。第一个音乐主题的出现,从高音位置一直往下,都是在C大调明亮欢快的基调中进行的。在弱起的1、2小节中,可以找出最高音与最低音纯五度的音程关系,分别是(G-C)、(C-F),增加前倚音来做装饰,使主题旋律变化重复。
呈示部短短四小节中,音乐织体(节奏,装饰音运用,旋律与伴奏的对位)与第二乐章是有相似的,三次出现三连音的节奏音型,让原本舒缓的音乐更具有流动性,在每组三连音开头,是这组音的骨干音,连贯起来后也是一串下行音阶在发展。
展开部整个音乐的和声都是在V7/V,g和声小调VII7上进行的。音乐采用了拖长音的四分音符加稳定的和声音程来进行连接的,旋律部分的和声音程关系,为小三度、减五度、大三度的频繁交替,后面紧跟的八个小节的和声很稳定的在G调的主和弦上进行,这八小节都采用了和弦与八度来进行表现,音乐又回到了庄严的情绪与规整的结构当中。
再现部新的主题进入,同样是具有紧张感的三十二分音符分解八度的出现,音乐采用了B主题的材料,音乐织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结束部的音乐内容与之前的发展部分相比,具有分量感与充实感。在C大调的主和弦稳定的力量中,旋律同样是主旋律的分解音程向上发展,并作3次的变化重复,伴奏运用了整八度分解音程来做向下级进的发展,加之逐渐减弱的力度,一直在主和弦上发展,直至到结尾,整个乐章都是慢慢的消退在安静的情绪中。
三、演奏诠释
奏鸣曲K309的音乐自然流畅,尽管力度变化不大,却有及其丰富的力度层次和无数的音色变化。
(一)力度
奏鸣曲K309在力度方面,不可以看到强音记号就弹得过重,一般来说,在弹奏这首作品上行乐句时要慢慢的渐强,下行乐句要逐渐弱下来等,作品中渐强、渐弱也都不能彈得太突出,必须要控制在较平稳的范围内。例如:第二乐章(1-5小节)(见谱例1)
谱例1:
奏鸣曲K309第二乐章第1 小节:是p和fp的力度,第一个附点的节奏可以用断奏的方法演奏出清晰、贴切、亮丽的主部主题,第3小节是f的力度,它是对位旋律进入,结构紧凑。在第1到第5小节中左手都加了弧线,弹奏时手腕的动作是连贯的、不带棱角,绝对不能随意加重音,渐强要靠力度均匀地增加,也应用灵巧的声音去弹,指尖抓住琴键,从上臂到指尖是一个整体,把力放下去。第4小节到第5小节中右手的旋律可以做出由弱到中弱,第5小节的左手中间不允许有换气,且左手连续的六度音程到五度音程一定要弹出旋律感,左手由结实的节奏支持右手的旋律,但不要弹成强音,要相互呼应。
弹奏时应避免过强或过弱,应当控制的力度范围——在“p”与“f”之间,最大的音量仅至“mf”—“中强”,而最轻的音量,则应相当于“pp”,手指手腕要放松,弱奏时相反要绷紧。例如:第三乐章(130-137小节)(见谱例2)
谱例2:
奏鸣曲K309第三乐章第130小节以小音符记出的回音应富于弹性,弹奏时必须要稳而且要具有颗粒性。132-137小节在弹奏中要做出f、p、fp的对比,使作品更有层次感,以及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绪色彩。
(二)音色和触键
奏鸣曲K309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所有演奏者所追求的目标,在弹奏时必须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的避免用大音量的音色弹奏,不能把音色表现的过分尖锐,应当保持音色的清晰、透明与圆润的感觉。
奏鸣曲K309触键的方法非常重要,速度要很快,动作幅度不能太大,指尖要轻,尤其是要靠第一关节作为触键的主要部位,不同的触键方式会弹奏出不同的音色,用指尖顶端触键,发出的声音虽然透明单薄,但却特别晶莹纯净;用手指面多肉部位触键,发出的声音柔和丰满。莫扎特钟爱轻巧灵活的触键,要求触觉一直到感觉都要极为敏锐。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309无论是从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传情的歌唱性, 作品的时代风格,还是从演奏的技巧上,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加以研究, 只有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本身去深入的挖掘, 对其音乐内涵加深体验, 对每个音符所包含的意义要透切感悟,对每一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深入分析, 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其作品的理解的融汇贯通,要想演奏好奏鸣曲K309, 就必须在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恰当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及演奏特点之后,才能展现出了莫扎特音乐的优雅意境和精神风貌,才能使它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郭兰兰《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声音与触键方式》[J] 《人民音乐》 2002年第7期
[2]贾俊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范颐《论莫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4]陈依红《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J]《音乐探索》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