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探究
2016-05-30褚会文
褚会文
摘要:奥尔夫音乐和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方法深受各国的学生和老师喜爱,通过对他们教学法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到他们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可以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综合的运用到笔者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使我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在笔者的音乐课堂中能充分的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 奥尔夫 达尔克罗兹 个性 共性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59-03
引 言
20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到校外社会音乐教育的借鉴推广,其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领域,这些先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推广使用。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使我们能理解和掌握一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将这些理念加以运用到笔者的音乐教学方法中,使笔者的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一、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共性
(一)注重学生对音乐情感把握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他们认识到传统的音乐教育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是特别的重视,所以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常的重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有没有完全的融入到音乐中和对音乐里的情感的理解和享受。他们认为一个好的音乐演奏家,不但要通过音乐技能把音乐情绪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绪加上音乐技能表现出来,使听众听后能深深的体会到你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所要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感觉产生共鸣。他们都主张从游戏入手,教学的起点都采用律动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涉及语言,多强调节奏、旋律的即兴活动。
(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教学
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行为动作来进行教学,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情感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然后经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他不强调动作有多规范和优美,只重视用自己的躯体和旋律协调体现音乐中的所蕴含的情感,他把这样的行为活动称为体态律动,他的这种肢体行为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表述,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躯体四肢动作来表达复杂的音乐作品情绪。例如:他让学生在上课时跟随音乐的速度快速或者慢慢的行走,同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理解和感受的一些情绪表达。
奥尔夫引用了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同时又增加了其他的音乐元素。声势教学就是奥尔夫动作练习内容中的一大独创,声势活动是一种有声音伴随着节奏的活动,并且还要结合运用身体最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其身体动作可以包括捻指、跺脚、拍手这些身体外部明显的小动作。声势活动常见的有: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他们经常用当地人们熟悉的民歌或者是儿歌创作);为歌曲即兴创作声势;集体练习声势就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采用“回声”的方式(就是指老师用声势来提问,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声势做即兴的声势回答);“卡农式”的节奏声势活动等。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非常的重视创造力,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包括了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动手能力,同时还结合游戏、配合各种手势来进行即兴创作的教学活动。这种即兴的创作方式充分的运用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中,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和创作力。即兴表演就是自己随着自己当时的想法内心所表演出来的东西,他的主要形式有:即兴创作演奏、演唱、回答、指挥与表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创作法,它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能够表达对音乐的一些物品或者行为,而且在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即兴创作的活动过程。奥尔夫认为这种随性的兴致对于音乐作品中的想要马上表达的、不加任何客观的因素的是对音乐作品最原滋原味的诠释,同时这也是表达最为方便的,这种既能够得到同伴的欣赏,也能和同伴共享快乐之时,还能培养同伴们的创造想象能力。
二、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个性
(一)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特别的重视对于学习者身体运动和人的心理情绪相联系,让人的身心和体魄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他特别的注重人内心的感觉体验,同时又将听觉、视觉和运动机能相互结合和相互之间的转化,所以说他提出了以“体态律动”来做为人们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法,这同时也是世界音乐体系中第一次将人类肢体动作进行正规系统的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一种音乐教学模式。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更加强调的是:以音乐的审美情感为根本学习的内容,把栽培学生的音乐能力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人在学习音乐活动过程中逐渐的感受音乐情感带来的美感,这种情感体验一定要结合自己对音乐认识改变来进行。体态律动最重要训练的是学生在欣赏一曲美妙的音乐时,怎样用身体的动作去传递出自己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同学们只有在注意力很集中,很专注的情况下,才可以立即将听到的音乐通过身体动作做出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出这首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随时注意力保持集中并处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状态。他的这种体态律动不强调动作很标准、姿势有多优美,只是重视学生把所听到的音乐情感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只要你当时最真挚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真正的听懂了音乐想要表达出真正情感,同时自己也处于这种音乐活动的享受当中。
(二)奥尔夫的节奏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发展的早期就开始非常的重视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教学也慢慢的发展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体系,在他的语言、动作和打击乐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学习和训练节奏的感觉开始的。其实很多人在听音乐时对音乐的理解大多数是从节奏开始的,特别是当我们听不懂语言的时候,节奏就处于更重要的位置。他重视原创音乐的培养提出了用“节奏将音乐与语言、动作三者结合”的想法,所以他的在他的音乐教学中提出了节奏基石这个词语,它往往是由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所拼接而成的节奏单元,他相当于节奏中的一个个小的节奏型。例如我们名字是两个字的或者三个字的,就是这样的最小节奏形态。这样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很有兴趣,而且对节奏充满好奇,到后面慢慢的学习节奏可以加入食品名、交通工具、花名、树名,到后面加深难度朗诵成语、谚语、诗词或歌曲。这样的话节奏就可以和生活密切相关,也能轻松的掌握节奏。
(三)达尔克罗兹的即兴创作
他的即兴创作是借助歌唱和运用钢琴来表达,同时结合游戏和其他的手段比如一起唱歌和弹琴来创作出自己的音樂。他还让学生自己创造旋律、创作音乐动作和根据听到的音乐即兴改编创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他还通过对学生的即兴训练比如钢琴演奏和歌唱,和和弦来达到他即兴训练的目的。他的即兴演唱里,让学生自己创作歌词无论节奏型或者音阶,即兴问答和即兴指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根据对方比划的动作或者手势来作出回答的一种活动方式。如果在即兴创作时身边没有乐器,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来即兴创作,比如说:可以利用自己嘴巴发出声音来模仿乐器的声音打节奏,还可以创造一些动作来表现某些情感,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四肢的结合创作节奏。从这些可以看出人体躯体的动作,对于音乐的即兴创作是非常有用处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可以控制的能力和当时就对音乐的反应处理能力,这样有助于人身体和身心各部分协调的发展,不仅可以创作出音乐,而且也可以带来身体和心理的愉悦。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原本性
奥尔夫音乐的音乐教学注重从原本性出发,他的原本性一般包括:自然地节奏、简单的乐器演奏、有起伏的旋律、自然界的声响、人为的模仿,这些元素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得到的,所以对于听众和学生来说都不陌生,这样我们在听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很快的理解。奥尔夫他的原本性将语言、音乐和舞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将语言融入到音乐当中进行教学,还结合节奏的训练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最高点,有时还运用舞蹈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奥尔夫的这种重视原本性音乐,使我们每个人能够懂音乐、能够学习音乐、能够对艺术有一定的认知,全面的影响我们一生,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找到音乐的美,并在欣赏中得到快乐。
结语
通过对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思想比较探究,我深深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两大体系在世界各地倍受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因为这两大体系他们不仅对他们国家的音乐教育有用,而且他们的理念可以适用于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加以正确的使用,那么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了,而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乃至于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可以有所改变。如果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念运用于我国的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得我国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同时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理解,这将对他们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丹娜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J].科教文汇,2008:(12):132 -136.
[4]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多哥·古德金.刘沛译.新千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10-30.
[6]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2):20-25.
[7]梁悦.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低段音乐教育的启示[J].黄河之声,2014(20):33-36.
[8]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2002.
[9]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湛江师范学院报,1996(3):22-33.
[10]奥尔夫.在‘音乐生活会上说的演说[J].奥尔夫学院年刊,1966(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