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016-05-30李春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职业精神护理专业

李春玉

摘要:护理专业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而将护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放到次要位置。随着临床上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优质护理的倡导,护士在工作中的职业精神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教育从在校学生开始抓起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本文从护理专业学生的日常班级管理、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实习这三个方面如何进行护理职业精神教育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精神;学生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59-02

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来自護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而学生参加工作后,受到的护理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中关于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不多。因此,护理人员职业精神教育出现了真空状况,导致了部分护理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和爱心,甚至遭到病人投诉。因此,加强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很有必要,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的需要。

鉴于一年级护生对以后职业内容不了解,对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没有概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对班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不仅仅只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一名合格护士所应有的职业道德,能够很快融入本职工作。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1]。”对护理工作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职业道德情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是护士职业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专业思想的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该持之以恒,学生在校期间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才能够整体地提高,达到预期效果。

一、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要培养如下的职业精神

(一)勇于承担责任

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护士的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明确指出护士应尽的责任,同样也赋予护士承担责任的义务[2]。一个有责任心的护士才是值得病人信赖的,工作也容易得到病人和同行的肯定。

(二)尊重和同情患者

要想获得患者的尊重,就要先尊重患者。护士的职业精神要求把患者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同情患者的疾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三)维护患者权益

尊重患者应有的权利,遵守严肃的法规和严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护士能够在工作中把握自己,处事适度,使护患关系良好,避免医患纠纷。在同患者交流中和护理活动中,这种维护患者权益的职业精神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诚恳的沟通态度

护士往往要在多种场合中充当不同角色。不论是在医院还是社区,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背景的人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与不同的患者、家属进行诚恳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的理解。这不仅是职业精神,也是一种职业能力。

(五)团结协作精神

护士的职业精神还包括团队协作的能力,包括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所有内容。护理工作离不开团队合作,如护士之间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各种治疗、护理;与医师合作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与医技合作快速而安全地完成患者检查等。诸如此类的工作任务是需要精诚团结,不计较得失,彼此配合和谦让,这是护士专业技能、耐心、责任心的具体体现,也是护士职业精神的重要方面。

(六)既严格又灵活

护理工作的服务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必须具备严格性、连续性、一致性、灵活性等特点。护理是一门实用性科学,以医学理论为基础,各种制度为准绳,这就要求了护理工作的严格性;患者烦琐的治疗和护理,要求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患者住院过程中医疗、护理工作的高度统一,要求护理工作的一致性;特殊情况下如危重患者抢救、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又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灵活性。这些体现了护士职业精神的特殊之处。

二、要在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职业精神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专业学科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对护生进行专业人格塑造的重要过程,可以发挥专业课对护生施行职业道德教育中载体和渗透的作用。如在教授某些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时,可提出“是否要告知真相”等相关伦理问题让护生讨论;讲授某些昏迷或脑死亡等病例时,结合临终关怀和责任心问题开展讨论。

(二)尽早培养稳定的职业态度

在专业课学习阶段,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中体验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如让护生模拟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情,知道如何尊重生命以及作为医护人员应有怎样的态度。如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不仅要对患者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认真仔细、而且要尊重关爱患者。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如临终病人的护理,不但要做到细心周到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而且要体现对患者人格的尊重,使他们安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作为临床教师应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引导护生讨论,使抽象的职业道德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尽早形成稳定健康的职业态度。专业课的带教老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作风也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3]。

(三)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精神

单纯的说教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远不及现实教育。专业课学习阶段的护生已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要增加他们与社会接触和互动的机会。周末可以在专业课教师带领下开展义务活动,如到社区、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做义工,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医院参加导医导诊等活动。通过这些医疗活动,可以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定位及认同感,也强化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三、在实习中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

(一)培养职业认同感

现在临床上“90后”的护生们优越感较强、计较、自我、叛逆,这些影响到本职护理工作的开展[4]。有部分的同学不热爱护理职业,应该开设传统道德如有关仁爱、感恩、奉献等專题讲座和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让护生看到病人的痛苦、期望和护理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激发护生同情心、仁爱心,让护生们看到护理这个职业为生命作出的贡献,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尊重患者及责任感的培养

带教的老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让护生们从平凡的工作中体会护理工作的真正内涵,可以建立护生服务质量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礼貌用语,操作的规范服务等,作为平时态度目标考核成绩。可以让每位护生跟着带教老师一起分管几个患者,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分管患者进行评估,计划及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让护生们以患者为中心,同时让护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患者安危息息相关,每次操作及记录都必须严谨,不能有半点疏忽。使他们有成就感的同时更有一种责任感。

(三)培养护生的团队精神

有的护生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团队精神。通过沟通,对护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在方法上以鼓励为主,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可以用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作典范,在护生中树立学习榜样,让护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

尽管每一位护生并非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护理专业,但可以通过班级日常管理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并将专业课教育以及临床实习与护理职业精神教育有机融合,将护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到护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认同感。让护生树立尊重患者,关心、理解、同情患者的职业精神,在工作中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疾苦。

参考文献:

[1]蒋亚芬.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于护士培训的思考与应对[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189-190.

[2]黄瑛,何晓燕,潘红梅.论护士的职业精神[J].中华护理教育,2010,7(9):410-412.

[3]赵春娟,护理专业课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1(7):1868-1869.

[4]屈琳琳,陈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合格实习护生[J].西南军医,2011,13(5):928-929.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职业精神护理专业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