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的人文关怀探究
2016-05-30周佳栋
周佳栋
摘要: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生培养向着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方向不断发展,但也存在过分重视专业素质培养,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当前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切实加强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举措,最后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有益尝试,以此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人文素质;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89-02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高等院校学科发展水平的要标志。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生培养向着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方向不断发展,但也存在过分重视专业素质培养,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使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良莠不齐。人文素质的缺失导致部分研究生品德修养不高,科研缺少责任意识和学术道德,充斥着功利主义思想,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以后学习工作的瓶颈。加强对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融入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更是满足当代研究生心理需求的内在体现。
一、人文关怀概述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丰富多彩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这是人文关怀的基础和核心;第二,要关心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既要创造和谐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来满足研究生的生存需求,也要着力于研究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求的满足;第三,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
二、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人文关怀的缺失会给研究生带来精神的空虚与迷茫,影响其长远发展。研究生阶段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不少研究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或心理问题,因此帮助研究生安然度过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必不可少,人文关怀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因此,如何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涌动,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严重的挑战,人类的价值观变得多样而不确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价值冲突时有发生。人文精神是理想信念的支柱,人文关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的观念,在物化的社会中清醒人们的头脑,指明前进的方向。人文关怀还可以整合价值观,从而凝聚意识形态精神力量。
(一)重视约束,轻视关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师重道的传统千百年来一直要求学生要尊重老师,但也应该看到,老师的权威性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一直存在。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传统观念还停留在“上行下效”的阶段,导师认为自己对研究生有一种天然的约束和指挥的权利,研究生必须严格服从,不得违抗和反对。导师的权威性约束着研究生的言行举止,束缚着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了培养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二)重视共性,轻视个性
如何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是体现研究生培养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研究生人数日益增多,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樣性日益显现,研究生的个性化也日益明显。现今的培养过程中往往采用“大锅饭”的方法,对所有研究生采取相同的做法,以同样的模式、文件、制度等去管理研究生,不能做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缺乏个性化的关怀。
(三)重视内在,轻视外在
加芬克尔曾经说过:“教育始终摆脱不了日常情境的权宜性与紧迫性。”现今的教育管理理念认为,对研究生采取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和内在情感。实际上,人文关怀一方面是内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外在环境的熏陶,二者缺一不可。人文关怀既要高度重视个体的内在需求,也要重视外在人文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关怀很大程度上属于实践的范畴,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还远远达不到实践的要求,因此外在环境的影响必不可少。只有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构筑起研究生群体良好的外在人文环境。
(四)重视现实,轻视终极
市场经济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弊端,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思想充斥着整个社会,作为学生中“成年人”的研究生自然也不能幸免。吉登斯说,现在是“一切个人的便是政治的”的实用主义世俗化时代,也是一个消费主义时代。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将教育工作金钱化、庸俗化。实现人的自由、积极、全面的发展要求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为研究生构筑起健康的精神家园。如果忽视了终极关怀,仅仅关注现实利益需要,就会扭曲人文关怀的内在本质,使得“成功便是一切”的思想大行其道,整个社会将陷入失范的状态。
三、切实加强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举措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研究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要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前提是了解人,基础是尊重人,核心是关心人,途径是激励人,目的是凝聚人,要一方面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尊重研究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要在原则性的基础上采取“软管理”的模式,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在制定相关文件制度时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研究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的发展规划制定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研究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需要转变观念,逐渐消除教育者与研究生之间的隔阂,关心研究生所思所想,在根本上关心研究生的需求,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有机集合在一起,切实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
(二)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不仅仅是学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关系。导师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与学术修养会对研究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研究生导师应当身体力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研究生,起到良好有效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要更加注重改变自己的观念,正确认识研究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在学术上指导研究生,更应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研究成果的同时更要关注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经常开展团队活动,鼓励研究生参加人文讲座,关注研究生的心灵成长。
(三)切实关心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在求职择业中重视人文关怀
研究生的求职择业是研究生培养的最终阶段,也是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应当尤为关注的环节。在研究生的求职择业过程中,高校应做好指导与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动员所有的老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的求职择业出谋划策。导师应当主动关心研究生,帮助研究生了解就业行情,提供必要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研究生树立就业自信心,正视就业压力,同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研究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使研究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切实感受到高校和老师的帮助和关爱。
四、南京工业大学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有益尝试
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则是软本领。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个人成功的基础,而综合素质则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人生高度。正是基于上述考量,针对我校理工科研究生普遍存在的自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开始人文社科知识学习较少、人文素质缺乏有效訓练的实际情况,启动实施了“理工科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开设“有效表达能力”、“公众演讲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观察能力”、“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东西方文化比较”六大人文专题课程实训,目的就在于强化对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关怀,有效提高研究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理工科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不仅通过课程实训直接提升了理工科研究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逻辑能力等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明确了提升综合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为研究生未来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提升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实训方案,及时更新和扩充实训内容,改进实训方法,提高实训水平,增强实训团队凝聚力,形成特色,扎实推进,推动我校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丹,李昱.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石:加强人文关怀[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32-733.
[2]陈联俊,祝淑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理论考量[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