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2016-05-30黄隆智
黄隆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28-01
估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的次数要多得多,因为,客观条件往往不容许我们每一件事都坐下来细细测量或者是计算,人们经常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估算。如上街买菜估算花去的钱数,去超市购物估计要用多少钱,建房估算房屋的占地面积等。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是使他们尽早适应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已经提出“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进行估计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可见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另外国外的动态也说明了这一点:如几年前美国面向数学督导委员会,从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十二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是继续学习的需要,是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训练思维和发展智力的需要。那么估算能力如何培养呢?
一、优化数学策略,强化估算意识
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老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生活中有许多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如:在购物前必须要顾及一下带钱的多少或考虑带的钱够不够。如: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45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6.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20元钱,能买回这些东西吗?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估算很快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到在买东西之前先进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授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要教给学生估算的常用方法,就要正确理解估算的本质。所谓的估算,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 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精确值。所以,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误差有正负之分,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整法、夹逼法、分段法、观察估算法,联系实际估算法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有:取整法。这是估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即用四舍五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结果。在使用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或需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一般以与实际值接近并且使计算简便为佳。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①22?8 ②28?9其中“22?8”用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取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近似数相乘的方法,求出估算值,即:22?8≈20?0=600,同样“28?9”采取同样的方法那么因数的近似数就是30和40,即:28?9≈30?0=1200。 观察估算法。即观察算式、数据、图形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出结论。常用的有观察首位,进行估算(如235?商最高位是“3”,否则就错。)观察未位进行估算(39?7,积的未位应当是3,否则就错。)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估算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是物体的长度、数量、面积、体积、质量等的估测,通过学生的估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有所感爱。比如,我今年教的班级所有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老教材,学生从1年级到六年级对估算的认识不多,接触较少,只有十二册整理复习中P91有一道估算的计算题,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1克黄豆有多少粒,一本书大约有多少字数等,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参与,小组全作共同学习估算的一些方法。如: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可以先称100粒花生的质量,也可以先称10克花生,再数有多少粒等等。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它可以简洁并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四、在学习估算、运用估算中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是会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估算训练的开始阶段,或许会影响一点教学进度或计算速度,但开头的“慢”正是为了不久之后的“快”和“好”。事实上,估算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待解题。估算得当,解题准确率高,即使出错,也能尽快发现并纠正。
总之,估算的智力开发价值和应用价值十分重大。估算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通过估算,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