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系统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6-05-30刘红贾川川安康
刘红 贾川川 安康
【摘 要】检验检测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检验检测市场呈现出旺盛需求。充分发挥检验检疫系统的部门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共享检测设备,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推动以标准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检验检疫;公共检测;平台
检验检测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伴随居民消费需求转变升级,检验检测市场呈现出旺盛需求。但是,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存在布局结构分散、检测设备精度不足、检测项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与不断增长的检测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而政府、企业的重复投资则造成资金浪费。检验检疫系统作为涉外技术执法部门,具有显著的技术、资源和政策优势,通过检验检疫系统整合现有资源,共享检测设备,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有效应对日渐繁多的检测业务,也可协助外贸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检测能力,突破技术壁垒。
一、国外公共检测平台现状
近年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技术壁垒取代关税壁垒限制国外进口,主要表现在利用检测标准限定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强化标准研究及检测平台建设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投资重点。现有成熟的运行模式机构如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这些组织均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致力于领先世界的技术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并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检测服务,在提高资源使用效能的同时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保证了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1.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
NPL成立于1900年,是精确测量技术和标准的世界级中心之一,主要接受来自英国贸工部国家测量系统司布置的开发性研究任务。为加强技术应用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NPL改革采用GOCO(Government Owned Contractor Operated)监管模式,即政府所有、委托管理的运行模式,政府实行宏观政策调控,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NPL运行经费中60%来自政府财政拨款,20%以项目形式向政府部门申请,剩余20%经费则由NPL的商业运营收益补充,这一管理机制有利地调动了机构自我发展、完善的能力,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十分值得借鉴学习。
2.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
TNO是欧盟第二大应用研究机构,采取的是董事会监管模式,政府不插手实际管理,通过提供基础导向的课题宏观调控,拨款占总运行经费的25%。灵活的公司化管理不仅有利于TNO广泛开展机构间、企业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合作,并能在高效的归并整合中能提高资源效能,确保市场竞争中的领先优势。此外TNO还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设立的服务中心,帮助中小企业制定发展计划和提供技术支持,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技术实力。
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NIST是美国的技术标准研发与制定中心,主要任务是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共性技术的创新推广,并将研发的检测新技术迅速转化为先进的技术标准,推进其产业化应用,大幅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对推进美国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NIST的经费90%来自联邦政府,政府的权威保证、明确的研究定位、经济和学术的双重评估机制都从根本上保证了NIST的高效发展,计量标准与技术有机结合、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重视与大学联合创新的运行理念则利于其推进成果产业化,激活了市场技术开发动力,这些成功做法也可为我国建设公共检测平台提供宝贵的经验参考和有益启示。
二、检验检疫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对我国对外执法技术部门,掌握着最新的检验标准与检验技术,承担着促进外贸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等职能,在推动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涉外、技术、人才等优势。
1.涉外优势。检验检疫机构在服务对外贸易中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业优势。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贸易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为由,有意识地利用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盒标签规定等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的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履行进出境检疫职责的行政执法机构,掌握有国外最新的贸易措施与检测技术标准,具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二是开展对外合作的便捷优势。“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以来,检验检疫与沿线国家日渐频繁的合作交流,可以为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吸纳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2.技术优势。检验检疫机构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的硬实力。35个直属局和部分分支局均设有高水准的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且多为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检测实验室,拥有国内乃至世界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二是便捷的软件系统。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对待检、已检样品进行分类和网络监控,检测结果实时更新,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三是提供认证认可服务。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均已通过国内国际多项认证,可以为企业产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认证。
3.人才优势。公共检测平台的建设亟需高层次人才的加入,而检验检疫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能力”的建设上,即公务员队伍具有典型的行政专业化特征和“专而精、宽而通”的业务能力,检验检疫机构技术中心专业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实验室检测和创新能力。此外,检验检疫机构积极创新人才引进理念,通过特聘教授、项目合作和专项技术联合攻关等柔性流动方式,极大地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
4.企业优势。外贸型企业多拥有专业检测实验室。检验检疫机构可以通过公共检测平台,整合外贸企业实验室资源,增强公共检测平台的检测能力。此外,可以探索采用检企合作的模式,由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承担外贸企业内部检测任务,减少重复检测、重复投资带来的资源浪费,切实减轻企业经营成本。
三、建设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力度还存在一定差距,现有检验检测机构还存在布局结构分散、检测设备精度不足、检测项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公共检测平台的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1.检测项目较少。检验检疫系统公共检测平台在覆盖面上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建立的技术中心主要是根据各地出入境主要特色产品检验检测项目设置,存在检测项目较少,难以满足大批量快速检测的需求的问题。二是检验检疫机构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进出口法检目录内商品,对于法检目录之外的商品检测项目鲜有涉及,而公共检测平台不仅服务于进出口企业,更要服务于内销企业,因此狭窄的检测项目会制约平台发展。
2.创新能力不强。首先,检验检疫机构技术力量多侧重于出入境法检商品的项目检测,科研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不强,亟需提升服务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能。其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系统内科技“领军”人物有限等人才现状也极大的制约了检验检疫系统科研能力的发展。第三,各地市检验检疫机构的技术实验室因检测工作量大、机构布局过于分散,多数时候为“孤军奋战”,无法形成攻克检验检测技术难题的合力,严重制约着检验检疫系统研发能力的提高。
3.运行机制滞后。一是政府投入针对性不强。一方面政府在检验检疫基本检测能力的提升上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对于高端检测机构的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也不完善。二是激励机制不灵活。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缺少分配自主权,同级别同酬的薪资发放标准严重制约了技术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三是成果转化机制僵化。主要表现在标准审定周期过长,更新换代速度缓慢,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此外由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部门封闭、单位所有等问题,新研发检测技术无法共享,阻碍了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四、建设检验检疫平台的建议与展望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平台有序运行。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出口下滑的形势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支点。政府不仅要重视基础性的公共检测研究工作,也要针对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多层次的经费支持,在检测机构建设、设备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统一规划,避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此外,政府还需要给予政策支持,通过补助、减税等有利政策吸引企业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等资源集中整合,共建检测平台,扩充检测项目,同享平台服务。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也可引导整体社会生产质量和安全层次的提升,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稳定攀升。
2.探索灵活管理模式,提高平台运行效能。现有检测机构多为政府部门根据执法需求设立,由于各职能的交叉重合,检测机构间极易出现研发项目相近或同一项目多头重复检测的现象,也无法敏锐感受市场的检测需求跟进技术改革,从而大大影响成果转化率。通过引进市场份额或采用公司化管理,可构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互通桥梁,让检测技术和标准迅速在市场上实现产业化,在提高运营效能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力,避免重复投资、重复检测现象发生。当下我国也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检验检测体系管理模式,2014年2月,中央编办与质检总局共同发布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中便着重提出整合检测检测机构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政府部门要逐级脱钩,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
3.强化科研创新能力,维系持久运行活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技术机构实力的根本。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一是健全人才任免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技术人才,充实科研队伍,为平台建设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二是重视与科研院校的联合创新,高等科研院校具有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官、产、学、研的渗透和结合,不仅可共谋双赢,也可使科研院校近距离接触企业技术需求,促进成果转化。
4.精确平台运作定位,开拓多元服务方向。精确的运作定位,可以极大提升公共检测平台的运行效益,节省无用精力和资金。一是研究方向的定位。应根据检验检疫机构所处地方特色和迫切需求明确研究方向,这不仅可保障大型科研设备的资金供给,提高投入的有效性,还可集中资源攻克难题,全力促进特色行业发展。二是服务对象的定位。大企业在市场上占用份额优势,并且组织机构庞大,会大大地影响其创新积极性。中小企业作为市场弱者具有强烈的创新需求,但资源匮乏。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协助其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刺激中小企业发展,也可对大企业造成压力,激活整个产业技术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少辉,李名兆.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与高新技术标准化发展[J].中国计量.2007(7):13-15.
[2] 孙峰,刘彦.应该公共科研机构私有化改革后管理运行模式探析—以英国物理、化学、洛桑实验室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4):44-45.
[3] 沈伟民,黄芳.欧美发达国家公共检测研究与服务机构发展动态及趋势[J].上海计量测试.2003, 30(4):4-8.
[4] 黄海洋,李建强.美国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1(1):63-68.
[5] 赵增连,郑 华,周明华等. 试论进出境动植检人才队伍能力建设[J], 植物检疫.2016,30(2):20-23.
[6] 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4〕8号.2014年3月11日.
作者简介:
刘红(1989—),女,江西吉安人,农学硕士,新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员,研究方向:农产品、食品检测技术研究。
贾川川(1989—),男,河南焦作人,农学硕士,新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员,研究方向:动植物检验检疫。
安康(1972—),男,河南郑州人,新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