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与微课

2016-05-30凤斌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化课程

凤斌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受到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物联网的冲击,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做好服务,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互联网+”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例如生活中:互联网+传统集市,出现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商场,出现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出现支付宝;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呢?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二、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

十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了世界是平的,引发了许多不同的争论,今天,如果我們说:世界是“屏”的,你还反对吗。和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正是将特定时间、在有限空间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转移在了“有着无限创造空间”的小小的“屏”(学习终端)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一名老师不能仅仅是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下载资料,制作幻灯片,因为这些学生也可以做到。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利用好手中的“屏”,来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能。作为教师,我们要意识到以下几点:

1. 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

首先是泛在学习环境的出现:学校和教室的围墙正在被一层一层的退去;学习无处不在;其次、全球校园的出现:连通全球的同学、老师和资源;第三、协作学习社区的出现。跨越时空、自由交互、“独立认知”与“共同认知”的和谐融合;“时空再造”带来的教学情境自由创设;第四、学习文化的变化:非正规学习的价值更加凸显。

2.认知方式的深刻变革

认知方式:由个体认知变成人和电脑的分布式认知。技术工具成为认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感知、记忆、思维等)。

认知特征:以“读、写”代替“听、说”,让思维升级。“用阅读来听,用写作来说”,促进批判性对话和高阶知识建构。阅读既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倾听观点的手段;写作既是建构意义的工具,也是交流问题和思想的工具。

3.传统教育体系概念内涵的变化

教育价值追求的变化:“知识”来源的多元化以及获得的便利与自由,带来对知识的价值和本质的重新定位。“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内容本身将不具多少直接的价值”。

“知识价值”的重新定位。处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

4.教学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变化

从课堂教学到“网”上教学。从有限的不可再生和不可成长课堂教学到有着无限成长性和发展性的学习社区的设计、组织、服务和管理。

5. 教学交互方式的变化

多元交互及其带来的“倍增交互”特性带来了交互与讨论的“质变”。从口语交互——文本交互(深刻、清晰、准确);从定时定点交互——跨域时空的交互;从单一媒体交互——多媒体交互;从师生交互——师生、生生、生媒 等多元交互;从有限空间交互——无限空间交互。

时空的动态控制:灵活性和可控性并存,亲密感与距离感并存。

6. 教学目标和价值的变化 ,教学价值和目标的重新定位

“教”和“学” 成为共同体:情境创设、促进交流、共同认知、协作建构;从课程预设到课程生成;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到课程、教学、资源、服务、管理、评价的一体化;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7.评价方式的变化

知识、学习、教师、教学等内涵及价值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促进学习、直接教学、评价学习。从评价学习结果到评价学习经历;学习经历的质量就是学习的质量。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与成长性,每个人的经历和思想都得到认可;评价成为一种对话,成为个人知识建构和“证实理解”的过程;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学习反馈:有效地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

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是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和学习经历。网络课程中学生自学最直接的方式观看微视频,就是微课。

三、微课---新型的教育资源

1.什么是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2、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 。要抓住二个核心:“微而精”+“服务学习”。

微课短小主要原因, 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5-8分钟),所以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同时容量小,也方便于移动端的使用。

微课盛行的原因:和认知学习特点(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等……

3.常见微课分类

1)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

a.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b.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c.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d.实验型:针对教學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e.其它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2)按微课的教学方法来划分

讲授类,启发类,提问类,演示类,实验类,作业类,合作类,探案类,倒入类,课前复习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说课类,活动类等。一个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组合而成。同时,微课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3)按微课的主要教育价值来划分

a.“传道型”微课。对应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侧重于思想品德、公民素养等的培养。“数字故事”微课。

b.“授业型”微课 。对应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知识点/技能点微课)

c.“解惑型”微课 。对应新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答疑解惑、考题讲解式微课)

4.微课视频的主要制作方式

a.视频摄像工具拍摄——外拍式

通过外部摄像设备,例如DV、摄像机、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数码相机等一切具有摄影录像功能的外部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学习过程等全程记录摄制下来的真实情景的教学视频。

b.录屏软件录制——内录式

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含声音和教师头像)。 通过在教师电脑上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等),录制屏幕、PPT课件或手写板等上显示的内容和讲解操作、演示分析的过程而形成的视频(同时录制声音,教师讲解的头像可以选择是否出现)。教师也可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自带的屏幕录制功能,在课堂讲授时同步录制自己的课程。

c.动画型微课

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PREMIER,绘声绘影、QQ影音、windows自带的movie maker, GIFAnimator,电子相册,美图秀秀等动画、影音软件)通过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微软的office2010版本中的Powerpoint,也可以将设置好的PPT课件直接另存为通用的视频格式,大大降低了教师开发视频的技术难度。也可以使用一些例如PPT2DVD类的软件,完成转换。

d.混合式微课

运用多种视频制作途径方式(如拍摄、录屏、软件合成等方式)编辑合成的微课视频。 这种方式的微课视频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和视频编辑水平,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微视频的质量会更高。

5.微课制作的过程

a.选题设计;b.撰写教案;c.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d.制作课件;e.教学实施与拍摄(或录制);f.视频后期编辑;g. 教学反思。

微视频是微课制作的关键;教学设计(特别是学习设计)是微课质量的重要因素!

6.微课的发展展望-微课程

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程是指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科、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及成绩提升。

4月27日,宝鸡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市教育中心隆重召开,市电教馆制定了《宝鸡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并进行了解读,市教育局领导为我们信息化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让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创强”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