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设计与应用

2016-05-30樊同科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樊同科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目前相对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探讨了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过程,并结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研究,进一步说明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引言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它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它具有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优点,也具有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无法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规模受限等缺点[1]。

网络学习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相比,具有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等优点,也具有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学习者学习过程有效的监控等缺点。

随着高校扩招,班级容量显著增大,移动电子产品大量涌入课堂,学生的求知欲直线下降,传统的教学课堂乏味,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表现出不满,在这样的课堂现状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当前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混合式学习概述

混合式学习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培训,经过不断地发展扩充,逐渐受到教育技术界的认可,并开始应用于远程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领域。那何谓“混合式学习”呢?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混合式学习使得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优点进行了互补。

混合式学习理论不是以某个特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人们熟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思想、教育传播理论以及活动理论等都是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依据。同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时,应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和不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混合式教学策略[3]。

三、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程建设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划分,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完整地设计教学过程[4]。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一)教学分析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形成分析文档。

1.学习内容分析,就是确定学习内容是通过传统课堂还是网络来学习,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混合式学习中教学媒体和学习方式的优化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分析和混合式学习方式及思想,制定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如表1所示)。

2.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评定学习者的预备知识、学习风格、学习偏好等掌握学习者的相关特征。

3.混合式学习的环境分析,根据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设立学习环境,把握课程教学所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教学设计

根据学习目标定位,在教学实施中具体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媒体选择、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三个部分。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根据混合式学习理论,本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包括两部分:实验室教学和网络学习。

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室教学也即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课堂搬到了实验室而已,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可以操作。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首先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布置案例,让学生自己或编组练习,有问题可以讨论或请教师帮助解决。如在word中制作表格时,给表格设置边框的线型及颜色就稍显复杂,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演示制作过程,规则表格的制作和不规则表格的制作各演示一种,让学生根据教室现场和自己通过网络学习的情况,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师生的互动,这就是建构主义主体思想的体现,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源和策略,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混合式学习是教师、学生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多主体教学活动。依据评价主体不同,通常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伴互评等不同形式。本门课程在进行评价时精选了影响学生评价结果的多个因子,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得到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经过近两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将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进行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不但可以将二者的优势进行互补,还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双主”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通讯,2001(03).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5-10.

[3]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2.

[4]黄荣怀,张进宝,董艳,论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J].中国电化教育,2003 (02).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