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研究
2016-05-30李景鸿王继明
李景鸿 王继明
【摘要】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及实施监督的基本形式。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提升支部战斗力及凝聚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困境,提出从保障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及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模式创新。
【关键字】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创新
本文为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研究”(课题编号:GXDJ2015-B044)的研究成果。
严格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是强化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及实施监督的基本形式,在新形势下,学生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及监督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创新,对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生活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的必要性
1.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创新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能使党组织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提升党性修养,使他们的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引导其他优秀学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党组织生组织生活模式创新不足,对大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其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2.是提升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学生党支部肩负着党员发展以及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监督的职责。严格学生党组织生活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思想觉悟的提升,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也利于党支部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不能紧跟时代需求,在学生党员的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他们科学考察及有效管理与监督,起不到党组织生活应有的作用,使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削弱,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因此,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是提升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3.是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作用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帮助他们检查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他们真正地在思想上入党;可以使广大学生党员能主动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将他们培养成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带头人、推动者;可以使广大学生党员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学生党支部和同学们的监督下,通过给广大学生党员布置各项学习、工作任务,可以使他们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党的各项工作的贯彻执行,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应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活动,使学生党组织生活发挥其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困境
1.大学生党员缺乏参与党组织生活意识
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的主体是广大学生党员,能否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生活的质量。目前,一些大学生党员将自己看成是被党组织教育、管理及监督的对象,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组织生活中不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实践,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党员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组织生活中他们缺乏创造力,认为党组织生活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他们没有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体意识,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党组织生活的质量不高。
2.学生党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缺乏实效性
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主要是学生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多数学生党组织生活停留在一般的教育、管理上,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长期重复着吸收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和收缴党费等工作,党组织生活的内容缺乏实效性,这使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参与热情受到抑制,也削弱了黨支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些学生党组织生活形式生硬,学生党员主要是通过开会学习、观看视频等滞后的形式来参与党组织生活,未能充分利用网络、社团、公寓等阵地,不能准确把握和解决大学生党员在思想、生活中的问题,也使他们不愿参与党组织生活。不少高校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于学生党员中出现的思想道德滑坡、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违纪等现象不能及时处理,在广大学生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3.学生党组织生活民主氛围不浓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组织生活中更注重学生党员的义务、职责的履行,对他们的民主权利却不关注。在学生党组织生活中,一些党支部书记不愿让学生党员民主讨论,往往由其直接决定各项事务,并要求学生党员无条件服从,缺少必要的民主和互动。同时,学生党员总是被动地等待党支部的安排,不关心对与他们自身没有利益关系的党内事,对党支部决定不反对、不发表意见,放弃自己作为党员的权利。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好人主义盛行,在批评别人时,大多褒多贬少,未达到应有的批评效果,自我批评时不诚恳,他们不敢也不愿意从深层次揭露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做法阻碍了学生党组织生活民主氛围的形成,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党员的民主意识及作风的形成与发展。
4.学生党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
高校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制度,才能严格学生党组织生活。但目前,不少学生党支部虽然制订了相关的组织生活制度,但指定的制度脱离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好的工作量化指标,缺乏合理的奖惩机制,制度规范落实力度、执行力度明显偏软,形同虚设的制度规范,使得学生党组织生活极不规范。部分学生党支部考虑到学生党员学业重、就业压力大,对他们的管理较松散,不能完全落实对他们的经常性教育、管理、评价、考核等制度,对他们的要求不高。目前,学生党组织生活党存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违反组织生活制度的学生党员,只口头批评,很少处分。同时,学生党支部活动经费有限,一些组织活动即使创意好,也很难开展。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的实践路径
1.建立主体间性的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
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应保障广大党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认识到参与党组织生活的必要性,使他们自觉的参与其中,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党组织生活要结合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社会思潮,捕捉社会热点与焦点,进行主题探讨,让他们在参与组织生活的过程中接受新理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党支部要积极建构党内外活动平台,通过党组织活动,加强与大学生党员互动沟通,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激发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主人。
2.建立内容多元的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选择上,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精心设计和策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应体现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先进性,要与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情况相结合,针对他们所关心的就业、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专题讲座;要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观看优秀影片、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提高他们党组织生活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要维护同学利益,为同学排忧解难,如开展资困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
3.建立形式灵活化的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要在活动形式上大胆创新,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时,要采用灵活的活动形式,使党组织生活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党支部应走出去、请进来,打破以往党组织生活局限于阅读文件以及召开各种座谈会、讨论会等单调、封闭的状态,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走访企业、邀请优秀党员、专家学者作讲座、报告等形式,使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占领高校党建的新阵地,创建网上学习园地,建立自己的QQ群,通过微信、论坛,帮助学生党员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展开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实现组织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在活跃的组织生活氛围中,使他们提升自己。
4.建立民主发展的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做到民主选举、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拓宽学生党员的民主参与途径,营造党内民主环境,鼓励他们讲真话、讲实话,使他们能够参与党组织内部事务,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形成民主意識和民主观念。[1]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纠正大学生党员错误思想的锐利武器,对于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党支部要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激发学生党员提升党性修养的动力和为广大学生服务的热情。
5.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高校学生党支部严格党组织生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构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需要以党支部实际生活情况为基础,结合党章以及相关条款,来进行构建。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汇报等相关制度。通过切实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学生党支部中的各种矛盾及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佳等突出问题,达到规范学生党员行为,增强学生党组织生活活力,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喜军.高校发展党内民主基本原则及基本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6).
[2]曾峥,谢俊才.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创新策略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李景鸿,男,1988年7月,汉族,法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辽宁科技大学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