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化”教育提高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2016-05-30崔岩董洋溢张淑丽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程化工程教育

崔岩 董洋溢 张淑丽

摘 要:以工程化教育为指导思想,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特色。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思想,加强校企合作的横向联系,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的纵向深化,是实现工程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程教育;CDIO;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

1 应用型大学的定位

从第三批次录取的本科学校的划分开始,应用型大学就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但是什么是“应用型”,似乎总是定位不够准确。过于偏重于实践操作,则无法区别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化培养;过于偏重于理论化教育,则又无法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型培养。所以应用型大学的方向似乎总是比较模糊和尴尬。这样的现状导致教育管理者们对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制定举棋不定。在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育质量专家巡视检查的活动中,专家们多次反映一些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甚至是每年都要修改,这对于高等教育的持续性、稳定性都是非常不利的!这其实反映了教育者们在思想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在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或者差异。低层次的技术应用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成为了技术工人,高层次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理论科研的高级研究人才。而企业需要的,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懂得高级技术应用能力,适应工程项目开发和管理的人才似乎没有对应的教育机构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所以,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就在于此——培养工程化人才。这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对传统大学培养模式的依赖。要把“专业化”教育转变成“工程化”教育。

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工程化教育,其重点应该是立足于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强调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本专业技术应用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在笔者的十几年教育生涯中,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已经到大三甚至快要毕业了,连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在社会上可以干什么还定位不清,对于专业课的认识,紧紧做到不挂科就好。更谈不上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概念。试想,这样的毕业生到社会上如何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当中。在前面提到的毕业生调查中,为什么有近一半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出现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契机,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这也许就是教育管理者们应该着重加强的方向。把工程化教育作为教育培养方面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

2 工程化教育的实施方略

虽然工程化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对于工程教育的探讨和分析也有很多。但是如何与高校相结合,与应用型大学相结合,在具体的实践落地上,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成绩和效果。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工程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急于求成,放弃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培养甚至提出了2.5+1.5的培养方案,也就是大量压缩理论课基础课的课时,用一年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这样的方式显然是舍本逐末。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样也有一些高校,对工程化教育不以为然,仍然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大纲来进行应用型大学的培养,这样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培养出来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市场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进行工程化教育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调整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应用型大学,又是工程化教育,应该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优秀的技能技术,一定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只不过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一些和本专业不太相关的公共理论课占的比重太大。而真正有用的专业基础方面的理论课又开得不充分。所以,要做的第一步是加强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比例,压缩公共通识课的课程比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非常重要,这些课程的课时应该适当增加,做到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将来的专业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奠基作用。在中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比较中发现,美国在工程教育中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非常重视。

其次,基于工程化思想加强实验课程体系的纵向优化。

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这一点非常值得教育管理者们注意。几乎所有的工科专业都有大量的理论课程需要通过实验课程来进行辅助教学。这些实验课程虽然是辅助理论课程的内容,但是却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课,这些理论知识的讲授最后都是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是说,理论学习最后的作用和效果,实际上是通过实践工作来体现的。而目前的问题在于,很多专业课程的实验课设计紧紧局限于知识点的验证上,没有突出实际工程化的作用。这就像是瞎子摸象,课程的设计太注重细节,而没有考虑实际工程项目的背景。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对于所学课程没有充分的认识,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此外,由于专业课程没有基于工程化的思想,每门课程都各自为战,只注重细节的知识点,一些实验内容出现重复。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强工程教育体系的思想概念,在宏观上,以CDIO的工程教育思想作为指导,在细节上,以本专业相关工程理论为原则。在一个大的工程项目的背景下设计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既抓细节,又讲整体。减少内耗,提高培训效率,让学生真正能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3 总结与展望

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充满机会又极具挑战。以工程化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发展自身教学特色,跟上企业人才用人需求的方向。对于工程化教育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假设,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教育管理者们实际的教育改革和试点中。

相信未来几年,基于工程化教育的应用型大学会越来越多,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与尝试在形式上一定会多种多样。对于应用型大学的管理者来说,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让人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调研报告网.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R].http://yjbys.com/diaoyanbaogao/760898.html ,2015.3.

[2]王洋.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R].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23).

课题项目:该论文属于院级教改项目: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工程化工程教育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