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
2016-05-30赵新根林育兹
赵新根 林育兹
摘 要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得到更好的鼓励和支持。近几年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经历科技创新实践的学生在就业单位受到青睐,同时个性化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04
Abstract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cently, Premier Li Keqiang repeatedly in publicly called for a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peopl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better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In recent years, Xiame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chanism wer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in the employment unit favored, also ability to personalize has been into full pla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0 引言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中,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她在招收生源、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上,都有别于母体高校。其中,机电工程系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工科专业,是属于应用性强、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就业面宽的学科。因此,探索独立学院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1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高实践能力的科技队伍是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差距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化教育时代的今天,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责无旁贷。
1.2 创新能力培养是独立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注重学历转变为注重能力,从重视能力逐步转变为注重创新能力。这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就业导向。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招生人数与就业率是紧密相关,招生的数量和培养质量更是关系到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作为独立学院要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和创立品牌,就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3 创新能力培养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 2014 年起,大学教育已经进入“95 时代”,即大学生出生于1995 年之后。从调查数据表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更为强烈,对于想得到的知识、能力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乐于接受挑战,渴望成才。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以便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创新热情高涨,个体素质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具有很高的创新热情,刚进入大学就迫切加入各类创新组织(科创中心,CAD协会、发明协会等)。由于高中阶段养成学习上的背记式、生活上家长的呵护式习惯,当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然存在很多不适应性,包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个体差异表现为对于学习上缺乏专注精神,容易见异思迁,跳转专业;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吃苦,容易放弃;在处理问题上缺乏原则性,包容性差。从整体而言,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比“985”、“211”院校更是有不小差距,缺乏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习惯。
2.2 学校支持力度有限,教师指导力量薄弱
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仍不容忽视,教师指导效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至关重要。对于定位为教学型的独立学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本科教学,除了繁重的工作量外,教师主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在经费和政策上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力度有限。由于科研成果匮乏,导致学生参与课题的训练机会非常有限。
2.3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思维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造成很多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传统人才模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实践教学队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践效果。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创建与实践
3.1 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化培养
在总结前期学生能力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如大一学生鼓励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依托CAD协会开展 “新生CAD”三维建模技能竞赛,依托科创中心开展新生“创意”竞赛,并提供系内导师库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与指导老师沟通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大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与高年级组队观摩甚至真正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针对大二学生,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如福建省“汇识杯”CAD三维建模技能竞赛、全国CAD建模大赛、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等,营造大众创新的氛围;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积极鼓励学生申请国家专利或参加更高级别创新创业赛事如“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希望并支持每位机电学子毕业时都能有一项科技创新“成果”,或专利或项目或竞赛获奖。
3.2 创建激励机制,形成创新合力
2004年机电工程系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成立的第二年成立,当年就成立了CAD协会,是嘉庚学院最早成立的学生创新型组织,长期由专职老师担任该组织的指导老师。该组织利用周末时间坚持给系内学生免费培训各类制图软件的使用,并与福建省工图学会和厦门汇识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组织一次新生CAD三维建模竞赛和福建省CAD三维建模技能大赛,使同学们学有所用。
2012年成立了机电工程系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有系内辅导员和一名专任老师作为组织的指导老师,设立了竞赛部、项目部和专利部,专项对接给类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专利申请事宜。并定期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学长给感兴趣的同学开展各类创新类讲座。并对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材料进行汇总,按照赛事举办的规律定期给全系学生发布消息,并在科创活动进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减少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专心地投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
2012年在学校尚未明确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奖励时就率先设立了《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针对学生在各类学术竞赛获奖、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进行相应的奖励。2013年为了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立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关于学生科技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在嘉庚学院先行先试对于参与并完成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可以申请抵扣4学分以内的专业和公共选修课。
对于指导老师按照系内文件规定也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减免,对于获奖的指导老师进行额外奖励;同时指导老师带领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进入大四时可以优先选择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先前指导的项目可以进一步深入完善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使得之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的传承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3.3 深化校企合作,密切协同育人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将生产过程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之为企业服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先后与24家机电类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些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在机电工程系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其中西门子(中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9万元、厦门汇识科技咨询有限公司5万元、深圳市元硕士自动化有限公司5万元、龙岩市富泉科技有限公司5万元、厦门启和电器有限公司4万元、厦门创信亿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万元用于支持学生开展校内和公司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对成果优异的学生及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奖励。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突破了原有模式的局限,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帮助企业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科创和生产实践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参与学生科创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3.4 加大开放实验,创新成果喜人
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发机电工程系各专业及公共实验室全天候对系内学生开放,并安排了专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各类实验器材来辅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这一点在嘉庚学院乃至整个独立学院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这些举措调动了全系师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2013年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共有13项结题,2014年为27项结题,2015年为29(下转第107页)(上接第8页)项(申请数量)(见表1)。
三年来学生申请专利数量共计24项,包括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其中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有5名同学拿到国家专利,其中陈国臻同学大学期间提交了7项专利申请被媒体称为“专利小王子”,他们班级被称为“专利班”。三年来机电工程系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获奖共计6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为7项;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机电工程系派出9支队伍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共摘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一等奖数量及总奖项数量在全省18所参赛高校中排名第一,我校因此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一支队伍在8字型竞赛中排名全省第一,将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