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16-05-30孔令浩秦彩玲
孔令浩 秦彩玲
摘 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其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关注。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及特点,剖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文化素养以及交流方式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有效对策,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健康的语言运用与创作。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文化素养;对策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用语,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交流聊天的效率、或基于社会某热点事件等特定需要而创作出的语言方式,包括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和文字等,它的出现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为24.6%,其中大学生的比重又是最高的。他们善于创造、乐于交流、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追求时尚、与众不同,语言大胆、新颖。正如赫塔米勒所说,一些看似平常的词,都暗含着精准的政治态度。学生网民借助虚拟的网络世界加上他们具备的学历背景和前沿知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切对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流行发挥了直接的作用。近年来,“躲猫猫”等热词都反映了大学生对某些社会事件、社会现实的关注。
一、流行语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标准五花八门,比如我们可以按照其来源划分阵营,可分为,基于社会热点事件的流行语,如:“小鲜肉”、“叶良辰”等,由网民个人直接创作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语,如“且行且珍惜”、等,以及由影视歌等作品中出现并一炮而红的流行语,如“明明可以靠脸吃饭,非要靠才华”等。网络流行语还可以按照其对社会的利弊影响简要划分,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的流行语如,“we are 伐木累”等,以及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流行语,如:“卧槽”等。
本文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用法功能不同,将网络流行语分为三类。第一,轻松搞笑类,比如“我也是醉了”等,此类流行语在交流时能提升人的幽默感,调节气氛,拉近交流者之间的距离;第二,针砭时弊类,如:“碰瓷儿”等均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同时又反过来讽刺一些社会弊端;第三,社会风尚类,比如 “小鲜肉”等来源于社会风尚,在使用时能起到引领潮流、给人以前卫的感觉。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幽默生动性。幽默生动迎合了占网民数量绝大部分的青年人的娱乐化倾向。如“吓死宝宝了”表示自己收到了惊吓,有调侃之意;“吃土”表示自己没钱吃饭;“单身狗”指的是处于单身没有对象的人,一般用于相互调侃;“小学生”,特指那些技术较差态度傲慢并且拒绝与队友沟通或恶语相向,独断独行,忽视团队合作的网游玩家;“然并卵”,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简称,用在表示做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时自我调侃或评价他人;还有诸如“Duang”等流行语。无疑,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最受欢迎、更新换代最快的部分。
方便快捷性。方便快捷地交流聊天是网民们创造网络流行语的目的之一。例如,“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经如此地艰难,有些事情就不难拆穿,此类流行语皆用了缩写的形式;“233333”来源于猫扑论坛表情符号的第233号,是一张捶地大笑的表情,从此大家就开始把这个加在句末表示在狂笑,此类流行语采用了数字表示意思;“鸭梨山大”等,此类流行语使用英文、数字或汉字的谐音来表示意思。这一特性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社交媒体上有了更高的出场率。
社会性、大众性。网络流行语是来源于生活、折射社会现状、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草根文化的典型代表。比如,“做人不要太CNN”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普通人民大众创造出来的,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热点、社会舆情以及网民对该事件的态度。
快速传播性。著名学者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分为五个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从这几方面来考虑的话,不难看出,由于互联网本身传播快捷的特点,流行语诙谐幽默、方便时髦等的特点,以及网民们从众心理、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网络流行语一经上传便迅速被各大媒体平台或个人引用转载,并迅速红遍网络。这一特点使得某一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愈演愈烈,在短时间内到达高潮,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社会参与意愿较强,但价值观处于成型的重要时期,而良莠不齐的网络流行语以其幽默诙谐性、社会现实性等特点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从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来看,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性,与社会政治事件相关的流行语,诸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等所折射的是由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错误表现,使得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产生了质疑,并且由于流行语的快速传播,加上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也较强,容易导致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信任度降低。
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流行语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例如,“主要看气质”、“大神带我装逼带我飞”等流行语表现的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以貌取人、主要看颜值,到注重技术、气质、知识等内在美;但是,诸如“别问我为什么,有钱任性”等流行语则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注重物质需求,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产生了偏离。
从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来看,由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在互联网上受到的限制较小、约束较少,一方面,良莠不齐的网络流行语容易模糊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一些低俗、不文明的流行语,比如 “碰瓷儿”等词语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对立,但部分大学生对此难以鉴别导致道德滑坡;但另一方面,这些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大学生的道德鉴别的能力,如最近的“姑娘,快去自首吧”等词语提高了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汉语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继承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并且网络环境的自由宽容,对文字、语言的规范少之又少,在大学生网民使用被简化、缩写、改编等的流行语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规范、违反语言规则的流行语,比如“不造”、“偶”以及火星文等,更有调查显示,有人认为屌丝、装逼等词语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粗俗猥琐的下流词语,对汉语的发展是一种威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网络流行语形式灵活,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丰富了汉语言字形、字意,比如“囧”以及“土豪”等词语语义的扩充丰富给汉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交流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微博、微信聊天等社交活动时,为了表情达意或展现幽默感或是为了打字方便,往往不自觉地使用各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并且由于双方都处于近乎相同的社交文化圈,对某种网络流行语约定俗成的隐藏意义都能够心知肚明,进而增加双方好感度,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但是这种交流方式并不是适用于一切交流场合。由于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追捧,追求标新立异,而父母辈们对这些所谓的网络流行文化的接受度远远不如青年大学生,这在与父母交流过程中往往会使双方产生隔阂和交流障碍,形成代沟。另一方面,过分依赖网络流行语,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的匮乏,在一些正式场合发言时会出现思维混乱、言不达意、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三、网络流行语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 把握大学生特点,加强主流文化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高校教育思政课的教育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大力宣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效引导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网络对流行文化的传播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极大程度地突破时空的限制快速传播开来,一部分蕴含消极思想的流行语便披着流行文化的外衣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三)建立明确规范、与时俱进的语言文字体系和标准,引导大学生正确健康的语言创造
网络流行语的方便快捷造成了大量的不规范、违反语言规则的流行语的出现,对汉语言这门古老的语言造成了威胁、冲击,甚至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因此,国家应该建立明确的与时俱进的语言文字体系和标准,及时吸收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丰富汉语言文字的内涵,为汉语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
网络流行语是在时代背景下新生的事物,其存在与发展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发展,其种类繁多、特点突出,能够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交流方式、文化素养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有利有弊,当代大学生以及国家、社会各界所要做的则是趋利避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效引导大众传播媒介,建立明确、规范且与时俱进的语言文字体系和标准,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健康的语言创作。
参考文献:
[1]高营营.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策略[J].学园,2014,12 .
[2]王明霞.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2.
[3]许国军,陈万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3.
[4]赵辉张焕网络流行语使用主题社会文化心理阐释[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4.
[5]张焕.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文学,2014(10).
作者简介:孔令浩(1993—),男,河南理工大学13级学生;秦彩玲(1981—),女,河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