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第二课堂” 强化实践教学

2016-05-30梁蓓余军王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科技竞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梁蓓 余军 王松

摘要: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开设了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第二课堂”,以期实现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第二课堂”作为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将“第二课堂”与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创新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历年不同类别的科技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还提高了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极大地夯实了专业学科基础。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33-03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向面向地方经济与发展转型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已刻不容缓。对于转型所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1]。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强化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无疑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加强实践教学,除加强现有实验室教学、增加校外基地实习外[2],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我们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称为“第一课堂”,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基本不会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仅仅适用于基础教学。

“第二课堂”是指除“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课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作为常规的课堂实践教学的补充。常规课堂实验教学属于基础性的实践教学,而“第二课堂”则属于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极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②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常规课堂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全体学生只能按照大纲要求做同样的实验,这种缺乏“个性”的实践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第二课堂”恰好弥补这一缺憾。③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团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团队领导能力,有助于其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新机制下的独立学院,其学生的培养定位于“应用型本科”[3],因此相比重点高校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更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4]。

一、构建第二课堂

科技学院的“第二课堂”以高校学生科技竞赛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学生科技竞赛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更需要团队的智慧。在与不同高校学生之间激烈的竞赛对抗中,我校学生团队相互合作鼓励,把竞赛作为磨炼意志的磨刀石,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1.组织“第二课堂”。科技学院的“第二课堂”,主要以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的形式体现。以科技学院工学部为例,我们构建了四类课外科技活动小组:①电子设计小组;②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小组;③数学建模小组;④网页设计以及电子商务小组。学生不分年级、专业,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小组。科技活动小组通常以院内实训基地及学院划拨的专用实验室作为活动场所。

在各个活动小组中又根据所选择的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团队。例如,电子设计小组以全國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目标,学生以往年的设计题为参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模拟设计制作,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电子设计类的课题进行研究。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小组主要面向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

2.划拨专项经费。科技学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第二课堂”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尤其是理工科类的科技制作,需要购买特殊制作、测量工具以及消耗大量的耗材,资金投入较大。学院领导为课外科技活动划拨了专项经费,使“第二课堂”的开展获得了资金保障。另外,在学院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学院领导批准设立了“第二课堂”活动专用实验室,使“第二课堂”具备了运行的基础条件。

二、第二课堂的管理

1.项目责任制。由于“第二课堂”属于课外科技活动,在管理模式上应有别于传统实验室教学管理,既不能过于严格管理,但也不能疏于管理。因此,在科技学院内对“第二课堂”管理实行了项目责任制。“项目责任制”是指各科技活动小组和与之对应的科技竞赛项目形成一个有机体,构成一个“项目”,对每个“项目”安排专任教师作为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负责各自项目的日常活动管理、参赛规划、项目组织、项目指导、器材购置的审定等。例如,作为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小组的项目责任人,除负责小组的日常管理及技术指导外,还必须负责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的参赛人员选拔、参赛过程组织、参赛技术指导以及挑选后备人员等。

科技学院工学部的4个专任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分别担任4个科技活动小组的项目责任人。在项目责任制下,各责任教师不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明确,且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其实,科技学院教师资源有限,在我们的项目责任制中,责任教师之间不仅仅有分工,还必须有密切的合作。就各项竞赛来说,表面看似是专项竞赛,实际上需要的是一个团队,不但在技术上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就是在后勤保障上也需要多人参与。由于人手少、任务重,对于不同的赛事,一般由本次竞赛项目责任老师负责参赛技术指导,其余老师负责后勤保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竞赛项目。

2.学生自主管理。“第二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主。因此在“第二课堂”的管理中,我们施行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主,教师只是定期进行适当的指导及检查。在科技小组的日常活动中,高年级学生管理并辅助责任教师指导新生。目前在各小组中,已经形成了“以老带新”的局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可以说,正是“第二课堂”为各类科技竞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三、第二课堂的成效

在2009—2015年的全国大学生各项竞赛中,科技学院工学部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中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在西部赛区众多高校的80多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获得了一等奖、多次二等奖和三等奖,并作为西部赛区的代表参加了两次全国总决赛,获得了总决赛二等奖。2011年,工学部学生张忠全小组,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上夺得了一等奖,实现了贵州赛区零的突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工学部学生也多次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可以说,学生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与“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加“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同学中,既有在竞赛中取得成绩的,也有没有取得成绩的,但他们无一例外表示“第二课堂”使他们从意志上、信心上、研究方法上、团队合作意识上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收获。在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读研究生的学生们反映,导师对他们的综合能力比较满意。

同学们在“第二课堂”这个平台上努力进取,各展風采。他们在平时的研究讨论以及激烈的学科竞赛中不断向同伴学习、向对手学习,学会了博采众家之长,学会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他们通过“第二课堂”走向学科竞赛这个舞台,在学习和竞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学生们的未来,我们希望把“第二课堂”打造为他们成功的土壤。

四、第二课堂发展的思考

“第二课堂”的开设,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途径之一,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会阻碍“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1.项目责任教师工作负担太重。科技学院要求每位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能低于12学时/周,同时专业教师还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应对平时工作,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竞赛指导以及课外活动小组的项目管理。

如何解决项目责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呢?

如果我们考虑用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的工作代替部分教学课时,即考虑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为每周2~3学时,将该工作量计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这样教师就可以有充分的精力保证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不是仅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了。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后,科技活动及科技竞赛才可能良性发展。

2.“第二课堂”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对“第二课堂”建立了管理制度,但由于学生来源不同的班级、年级,彼此之间缺乏纪律的约束,再加上责任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得对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长期下去“第二课堂”将难于坚持。

怎样解决制度的落实问题呢?

落实管理制度必须从两方面实施,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约束。从教师方面来看,可以将指导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并纳入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与教学管理同样的考评方式,可以避免对“第二课堂”疏于管理的情况。从学生方面来看,将“第二课堂”与学院创新创业学分挂钩,要求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每学期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工作,同时对学生严格实施“第二课堂”签到制度,将签到率与创新创业活动关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到位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懒散的坏习惯。

如何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或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我们目前正在考虑的问题。

3.“第二课堂”的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鼓励将科技制作成果整理出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写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整理工作成果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抄袭论文的恶习。

五、结语

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中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其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脱节,满足不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5]。作为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之一,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第二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也有极大的益处。

回顾工学部“第二课堂”从2009年开始至今6年的历程,每一个通过“第二课堂”训练之后参赛的学生,都经历了难忘的奋斗过程,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实验室里,一次次地设计、制作、调试、修改,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伴随着同学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才能体味。正如同学们自己所说:辛勤付出,终有回报。

参考文献:

[1]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82-86.

[2]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

[3]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3.

[4]王乾.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0-96.

[5]王桂英,徐淑艳,温慧颖,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66-68.

猜你喜欢

科技竞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