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成风化人”实现路径探究
2016-05-30方小伍
方小伍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之一,要“成风化人”,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与舆论引导重要阵地的民族高校,应紧跟形势,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结合实际情况,突出育人为本,构建课堂内外宣传的共联体系,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并通过不断创新宣传载体与形式,努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与校风学风,正确引领和教化民族高校师生,促进“成风化人”有效实现。
关键词 成风化人 宣传思想工作 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01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oposed one of the news public opinion work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sion, to "wind of people", as the building of ideology and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keep abreast of the situation, firmly establish 4 kinds of consciousnes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utstanding educational for the construc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propaganda joint system, to further promote the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through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rrier and form of publicity, and strive to create a healthy, positive, and to the good deeds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school spirit and style of study, proper guidance and education in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mote the "wind of peopl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wind of people; propaganda work; national university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其中,“成风化人”首次提出,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不谋而合,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的民族类高校,应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注意共性与特点的结合,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成风化人”的有效实现。
1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风化人”的基本要义与要求
“成风化人”作为一个成语,首次提出。所谓“成风”,应是树新风、扬正风、引领社会新风尚,弘扬时代正能量与主旋律;而“化人”则着重强调新闻舆论的启迪、教化作用,新闻舆论不只是传播信息、沟通资讯,更应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其中, “成风”是“化人”的基础,而“化人”又是“成风”的目标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具体到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风”意在营造、形成积极、正确、向上的舆论风气和独特的校园文化,“化人”则指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与舆论风气感染、引导和鼓舞各民族师生。这是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职责,也是新使命。当前形势下,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牢牢把握这一职责,积极打造向上向善的清朗风气,激励奋发图强、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和贡献民族地区的健康校风和学风,努力促进“成风化人”的有效实现。
2 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2.1 受众个体与群体思想特征新变化
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需要对“化人”的对象,即各民族学生有新的认识。各民族学生处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来源复杂的外部环境与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双重考验中,在此影响下,其群体呈现自主化和个性化增强,但主流价值观与价值取向不稳,对社会关注度增加,但独立判断与思考能力匮缺,人际交往方式便捷化,但道德约束和心理健康隐患同步增加,相关问题上易错信腐朽反动思想,思想行为易陷入极端化等新特点。这些新变化,对当前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意识形态建设受复杂政治生态困扰
民族高校意识形态面临复杂政治生态的困扰。一方面,各民族和谐相处,各方面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一股巨大的正能量,给予人们积极奋进的强大信任与认同感,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及暴露出的负面问题与民族问题,容易造成各民族师生思想意识与心态上的困惑与迷茫。当前,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正能量与负能量博弈的态势。此外,民族高校学生逐渐成为部分敌对势力“西化”与“分化”的重要对象,民族高校更是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领域,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
2.3 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冲击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争斗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网络时代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一方面,当前舆论生态复杂多变,在网络上尤为集中,容易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各民族学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与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高校要做好“成风化人”,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
3 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风化人”的实现路径
3.1 强化四种意识,把握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的要求,对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好“成风化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民族认同。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牢牢把握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舆论引导、意识形态建设与巩固的职责与主动权。引领各民族师生形成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崇高的祖国观和民族观。强化阵地意识,要求坚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以及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阵地。强化底线意识,要分清辨明是非曲直、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正确的思想准则与道德标尺,坚守国家根本制度底线、政治方向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秩序与道德风尚底线以及新闻信息真实有效底线,牢守底线,不可逾越。
3.2 建立课堂内外共联体系,拓展宣传思想渠道
一是,抓好课堂教书育人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传输给学生的,表面上是学科理论知识,实则也体现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意识形态等要素的输出。做好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风化人”,必须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宣传的共联体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民族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出与传播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民族观,宣扬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代背景、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与民族政策的思想内容,抵制负面及消极的内容。做好“成风化人”的“把关人”。
二是,抓好“两课”教育宣传阵地。民族高校“成风化人”中“化人”的重要实现,要利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的宣传阵地作用。在“两课”中积极深入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国情、国史、党史和时政时事教育,持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深入进行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历史与文化、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教育,并协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推进,强化各民族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理论认同感,从而坚定拥护社会主义和国家,形成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念与自觉。为民族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基础。
3.3 强化主题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一是,推进“五讲五做五风尚”活动。“五讲五做五风尚”活动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深化主题教育。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着力推进“五讲五做五风尚”活动,积极引导民族师生坚守“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硬道理,努力形成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两个共同,扎实巩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共识,使师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坚定不移的支持与认同,并形成正确、积极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历史观。
二是,项目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笔者所在的民族高校为例,学校专门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年度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制度,开展、评选年度十大精品项目、十大培育项目,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此外,学校还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推进主题教育工作的总结与提高。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主题,总结的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和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三是,丰富主题教育资源和载体。民族高校要拓展校内外主题教育资源,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多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笔者所在民族高校为例,学校将每年9月份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月”,集中进行宣传教育,并利用民族节庆、重要民族活动等契机,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媒体等平台,进行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还积极利用四川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发挥网上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和网下深入实践体验的合力,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载体。
3.4 创新宣传载体与形式,筑牢网络防线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与载体,努力实现 “成风化人”的效果。一方面,民族高校要因势而为,适应时代潮流,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信息反馈迅捷等特点,使民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呈现“年轻新常态”。同时,在宣传内容上,不断强化心理接近与情感共鸣,抓准各民族师生的“兴趣点”,凝练师生们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筑牢网络防线,构建网络不良信息、煽动国家分裂、民族分裂等反动信息与言论的“防御墙”和“过滤网”,有效屏蔽负面、不良信息,为“成风化人”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萱.新闻教育者要牢记“成风化人”.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6-02-22/c-1118110005.htm.
[2] 李博,卞永红.自媒体时代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探索[J].科教导刊,2014(4).
[3] 朱炳文.加强各改进民族地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5(5).
[4] 齐卫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强化“四种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5(4).
[5] 陈旭.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15(3).
[6] 刘永生.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维度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5(9).
[7] 张莉.论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J].教育观察,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