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势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张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应用

摘  要: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们通过对目光、表情、动作以及空間距离的控制,实现了更好的人际沟通与感情联系。在当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身势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中身势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身势语  语文教学  应用

一、身势语的功能概述

人们在进行日常交际时,除了使用语言之外,还借助于面部表情、姿势动作、说话人与听话人相对距离的变化等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在语用学中,“面相身势、声气息、伴随物”等非语言因素被定义为“附着符号束。”所谓“符号束”必定依附于人而存在,由于语言自身表达作用的限制,“附着符号束”的使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时甚至超越语言,具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意作用。大致看来,身势语在日常交际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补充、辅助功能。身势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较之单纯地使用语言,身势语的配合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实际应用在文学作品中时,叙述对话时辅助以神态动作的描写,能更到位地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也使人物的刻画更加立体。具体可分为:适应性动作。即说话者针对客观情况“情不自禁”做出的反应。例如,表示无能为力时习惯性地耸肩摊手,表达寒冷的感受时会不由自主地抱紧两臂;调节性动作。一般用于强化说话人的意图或情绪,从而起到调节交际过程的作用。比较常见的调节动作通常是一些浅显的面部表情,或是点头、摇头等简单的动作,比如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学生面带困惑,则说明知识点未能理解,这就相当于告诉教师:放慢节奏,此处应该讲得更明白一些。2.替代、暗示功能。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使用身势语来替代话语,即使不借助语言,身势语也能准确地传递出使用者的意图。例如远远地一招手,不必开口,就可以表示问候;不便出声的环境里以手指轻点嘴唇,即可表示“请安静”的含义。至于暗示,最常见的例子便是“使眼色”,在存在特定情境的前提下,人们往往通过一个简单的“眼色”就能暗示出各种各样的含义。3.表达、掩饰功能。前者体现在所谓“相由心生”“表里如一”,具体事例比如“喜形于色”“怒不可遏”,即内心状态与行为动作一致,从而起到表达的作用;而后者则用于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表面与内里形成反差,比如“强颜欢笑”“色厉内荏”等。

总而言之,身势语在我们的日常交际,甚至跨文化交流之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学活动是人们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途径,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知识传递效率,增进所传递文化知识的精确程度,如何恰到好处地将身势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演化为当前一个需要广泛思考的问题。

二、身势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南朝范晔在《后汉书·第五伦传》中提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意思是说师者通过言语来讲解知识,以行为示范来教导他人。可见自古以来,身势语就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恰当、准确地使用身势语教学,可以迅速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之中,尤其在一些侧重互动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可谓信息传递过程的重中之重,若不能增强互动,便无法收获反馈,无法衡量教学实际效果。由此可知,对身势语的妥善运用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必然之举。

(一)目光、表情的运用

在精神高度集中的课堂上,学生总是会下意识地留心教师的举动,出于师生之间的固有心理,学生会将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或是眼神进行放大与剖析,因此教师对目光、表情的管理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行为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知识本身(比如课文、案例)的描述,二是贯穿衔接在具体知识之间的分析、拓展以及对课堂环境的控制。在进行对前者的描述时,教师要尤其注重表情对课本内容的还原。以讲解课文为例,教师的表情、眼神应当与文章内容基本一致,文章基调明朗则教师表情愉悦,文章感情沉重则教师表情哀伤。此时,适当的夸张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比如扬眉、大笑、怒目圆睁等;但又不能过于夸张,比如声泪俱下、捧腹大笑等,此类行为会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本身转移到教师的个人身上,容易造成本末倒置、弄巧成拙的后果。再看后一种情况,每逢对课文、案例讲解的间隙,教师往往需要做出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行为,或是对课堂气氛做出一些调节,此时教师的重点应当由“传递”落实到“沟通”的层面。具体来说,即教师应以目光或表情传达给学生信息,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课堂环节。比如当教师准备提问时,以专注的目光扫视过全部学生,当目光发生接触时,教师收到反馈,即可请相应的学生回答问题;再比如有时课堂过程中学生秩序略有紊乱,教师即可暂停讲解,表情严肃,如此能使学生自发地安静下来,恢复课堂秩序。

在此笔者特别强调目光的运用问题,在实际课堂中,教师的眼神或目光不应一成不变,眼神往往能传递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果学生做出的行为正确、符合时宜,教师平静、赞许的目光就会给予其鼓励;反之,若学生的行为不当,则教师目光严厉,从而能起到暗示学生改正的作用。合理地运用目光,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自发地专注于课堂。实践证明,适当的目光接触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思考活性。然而,教师并不宜长时间地关注特定的某一个学生,使其感到紧张,更不宜自始至终盯着一个无关的方向,使学生感觉受到忽视,造成不自觉的走神。均匀合理地分配目光,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信息交流,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正误,对巩固课堂秩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动作、手势的运用

教师的动作、手势同样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活性。相较于表情,肢体动作具备更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简单来说,就像将领下令进攻时以手势作为信号一样,当教师需要学生将某件事付诸行动时,简单地一挥手远比任何饱含深意的表情都来得直观有效。

与前面提到的类似,动作与手势的运用同样分为两种情况。在讲解知识本身时,语言讲解可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手势、动作的魅力在于它的直观与形象,比如课文《齐晋鞌之战》中讲道:“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许多学生初读课文时不能理解“再拜稽首”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简单地做出两个“拜”的动作,使学生明白所谓“再拜”即为“拜两次”的意思。如此通过动作进行辅助讲解,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避免了语言讲解可能造成的误解,可谓颇见效率。又比如当教师需要着重强调某一个知识点时,可以有节奏地敲击讲台或黑板,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某些情况下,语文课堂上同样需要展示数据,比如统计一些考点、词汇、题型出现的频率等,又比如一些古诗文中表示虚指的数字,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等,此时,手势的运用更显得尤其关键,教师需要借助手势及动作呈现出这些数字表示的程度大小。如讲解“三千”并非确数,而是对瀑布壮观景象的夸张写法时,可以双手由高到低划两条竖线,营造出“山高水重”的观感。同时,也要求教师的动作、手势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避免反应过度或是不着边际等现象。

除此之外,手势与动作在课堂上还起到其他辅助性作用。例如当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可以先自己做出“举手”的动作,借以替代语言的指令;再比如示意学生起立或就坐时,可以掌心向上或向下挥动手臂;又比如,若有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是明显精神不集中,教师则可以在不打破课堂秩序的前提下靠近其身旁,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对手势动作的运用虽必不可少,却也不宜过多,那些表现过度、杂乱无章、甚至没有实际意义的动作非但不能有助于课堂,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总而言之,教师的动作贯穿课堂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

(三)位置、距离的掌握

前文已经提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行为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同时,也有助于塑造教师的亲切形象,使学生感到教师并非遥不可及,高高在上,从而激发其主动沟通的欲望,此为拉近距离的优点。然而,距离的“过近”显然也不恰当,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宜太过频繁地移动,尤其不能长时间流连在教室偏后的位置,这会导致位置靠前的学生形成视觉盲区,丧失对教师乃至教学内容的关注;再者,一些文化差异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比如在多数英语国家,人们十分注重私人空间的重要性,过近的距离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并产生抗拒。因此,对相对位置和距离的把握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应做出贸然靠近的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方法愈加重要的今天,语文课堂的教学越来越无法满足于一味地照本宣科,身势语的运用逐渐被摆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恰当地将身势语加以运用,有益于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增进师生互动,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善加运用身势语,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同春.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J].外语学刊,2005,(2).

[2]陈晓兰,陈效宏.教师表情在教学中的运用[J].社会科学家,2005.

[3]崔宏.身势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辽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4]刘长猛.谈教师的表情艺术[J].黑河教育,2011,(10).

[5]张梦娴.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32).

[6]张婧.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6).

[7]李凤琴.身势语的本体论探索与解读[J].外语教学,2005,(3).

[8]江沈英.身势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3).

[9]宝日乐.谈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情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1994,(2).

[10]金英.俄汉身势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差异[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4).

[11]祁文婷,蔡兰珍.身势语符号的隐喻色彩[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张悦  江苏南通  南通大学文学院  22601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