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策略探究
2016-05-30张明金
张明金
农村小学有许多学生,一见习作课就头痛,面对题目一脸茫然,不知从那里入手,似乎没有内容可写;或有内容可写却不知如何用语言准确表述,“有米难成粥”。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有畏惧畏难情绪,对习作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习作时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凑字数只图完成任务,敷衍了事;要么说些言不由衷的空话、假话、套话;叙事老生常谈,同件事屡次出现,无新鲜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类学生畏惧习作,作文水平偏低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农村学生的自身环境所致
农村学生父母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条件差,家里无书少书,没有书香氛围,没有形成喜爱读书看报的温床,许多学生除了课本没有读过其他方面的书籍,想读书而无书可读是多数现象。有的学生则因为有书而没有时间去看,因为学校的课业负担重,语、数、英、品、科都要考试,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多,有的老师布置重复作业现象严重,生字写十遍二十遍很常见,让学生陷入了沉重的作业深渊,无暇读书。另外,有的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的认识有偏颇,认为学生只要把课本学好,课本以外的书都是闲书,反对学生看,认为是不务正业。这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量小,优美的词汇、语句积累的少,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汉语语言文字的词汇量大,词语多歧义,增加了学习语文的难度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学起来本身不易。再加上方言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许多会说的话用书面语无法表达,不会写字。学生写想说的话时,觉得有难度,不顺畅。写作是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这些因素造就了想把语文学好有难度,要写出好的习作难度更大。
三、学生实践经历欠缺,生活经验贫乏
农村生活条件差,信息闭塞,学生参与的活动少,会做的事少,再加上学校片面追求应试教育,组织活动少。学生的社会经历少,阅历浅,孤陋寡闻、胆小怕事,许多习作练习的内容,农村学生是陌生的,学生写没有经历过的事就好像老虎吃天无从下爪,无内容可写。
四、学生的语文能力影响习作水平的发挥
有的学生不会熟练准确运用标点,一逗到底或不用标点;有的学生概括理解能力差,不知那些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不会分段,不能围绕中心去展开,下笔千言,不得要害;有的学生形象具体化的能力差,不见物体不会说,或写不详,干巴不具体;有的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水平低。这些语文能力制约着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畏惧习作
一方面教师怕教习作课,怕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教,无本可依。少数教师不会写“下水”文,不知向哪方面引导,不知该如何给学生以充分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没有针对性,过于笼统,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打击了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有的老师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喜欢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拔高要求,一般的习作都难入他的法眼,使学生写话习作尝不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的习作热情越来越低,习作真正成了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里,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尝试,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注意以下几方面,学生的习作激情可能会被重新点燃。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在教学中我注重精备课,精讲少练,练习力求典型性,生字以会写为准,不布置或少布置重复性作业,解放学生的时间,引导学生去读书,并帮学生借书,鼓励学生读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寓言故事》、《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等,英雄故事像岳飞、杨家将、戚家军等,名人传记和名著。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像优美的词语、警句、比喻句、拟人句,或在习作时觉得有困难,而课外书中读到你很欣赏的地方都积累下来。与学生同读书,现身说法,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在我的影响和指导下,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读书,一年来人均读五本书以上,人人记读书笔记,形成了浓厚的比读书的氛围。增长了知识,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培养了想象力,丰富了情感,陶冶了情操。习作时突破了语言表达障碍,词汇运用得心应手,丰富多彩。
2.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指导学生习作。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泉。我要求學生学做菜,学做饭,学洗衣,扫地,整理房间,先做事,后记事,由于学生尝试过,再经老师指导,写起来不难,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写观察日记。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要求学生有步骤地观察父母、老师、同学,看他们的长相、习惯动作、口头禅等,有个学生写他的“爸爸思考问题时喜欢双手背后,悠闲地度着方步,来回地走来走去。”真实有趣。观察大自然,去发现季节的美;比较初春、阳春、暮春树木的不同特点,分别有哪些花,什么样的,像什么,试着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描述出来;观察雷阵雨的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等。观察中学生有许多独特体验和感受,写出的文章真实详细,较以前有进步。学生慢慢地觉得习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口”,克服了对习作的畏惧心理。
3.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从仿写入手。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的逗点、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遇到可供仿写的片段,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仿写。如学习《最后的姿势》一课时,反复读谭老师的姿势后,设计了一个简单习作练习:试着用“痛苦、劳累、疲乏、难受……”摆个姿势,同桌仔细观察,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试着探究他的内心感受。化篇章为片段,训练点小,便于仿写和指导。
4.改变评价方式,习作评语以鼓励性为主。放大亮点,适时表扬,不足处委婉提出。如只要学生在习作中用到好词、好句,形象化的拟人,贴切的比喻,或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记叙,真实等特点,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具有“选材真实,构思巧妙,感情朴实真挚,读起来生动感人”的文章或段落则会当作范文在讲评时欣赏,或在班级优秀成果栏展出。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了部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
要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提高教习作课的水平,多写“下水”文,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