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6-05-30李芸菁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确定性师生资源

李芸菁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只有摆脱教材的束缚,利用好生成性资源,才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然而,实际教学课堂因种种因素而使得生成性课程资源白白流失。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教学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借此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师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资源     地理教学    开发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点的灌输,而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等的培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以及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都将极大地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生成的目的在于统一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充分调动师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成性课程教学资源并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是当代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谈谈中职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开发。

一、生成性课程资源流失的原因

(一)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学生们的反馈

教学课堂存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确定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确定本次课堂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课堂有个大致的框架;不确定性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无法预测课堂中发生的突发状况,比如说学生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所提的问题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例如,笔者曾经去某中职学校听课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解《地球表面形态》这一知识点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道:“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去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这除了浪费人力、物力之外还有其他实际的意义吗?”教师听了之后,笑了笑,说了一句“当然有意义的呀!”之后便无其他详细的解答,而是继续他的讲课内容。我想这位教师那句可有可无的回答对提问的学生来说肯定毫无意义,从根本上来说,它并没有解决学生们的困惑,这不利于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

地理具有一定的变化性与复杂性,因此,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并不全面。此外,有的教师在能力上有所局限,从而导致那些学生们所了解而教师并不知道的知识点被教师所搁置,这也不利于地理教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开发。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流水侵蚀地貌类型时让学生们举例,一位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西藏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教师由于自己知识面的缺乏,所以是这样回答学生的:“喀斯特地貌几乎不存在于西藏地区,你再思考一下,试着举出其他例子。”“可是我曾经看过的一本地理课外书上说西藏也存在发育良好的喀斯特地形,只是不丰富而已。”这位学生立即反驳道。没想到教师并未将此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那我们课后再细细研究这个问题吧。”继而继续他的课程。

教师的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会让学生们更加迷惑,而且也不利于这种潜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教学课堂过于封闭

正如前文所述,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者在教学课堂中相辅相成。然而很多教师却过分强调了教学课堂的确定性,对教学课堂进行机械性的预设,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也让教学课堂变得过于封闭。殊不知,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相对自由的教学课堂上才能实现,而教师过于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们的思维变得呆滞。此外,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视野的开阔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再者,过于封闭与沉闷的课堂也不利于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教师在课前所做的课程设计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课堂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也同样不可忽视,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生成性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二、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截取有效的课程资源

众所周知,一个班的学生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课堂上就会出现有些优等生提出的问题让差等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作为教学课堂的调控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当截取对班里大部分学生们有利的课程资源。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避虚求实的方式,在课堂上只给学生们一些提示,让他们在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这样既不会打击提问者的积极性,又可以确保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生互动,确保正确生成

在教学课堂上,师生应当做到平等交流,也就是说,学生们遇到不懂之处就及时提出,教师碰到棘手问题时也不可采取逃避的方式。唯有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探讨学术问题,才能让生成性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处理错误生成,确保正确有效的生成。

三、结语

在中职地理教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并加以利用;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新鲜空气,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封闭式教学。唯有如此,生成性课程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53-254.

猜你喜欢

确定性师生资源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论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法律确定性的统合理性根据与法治实施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