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

2016-05-30严国海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物理策略

严国海

【摘 要】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包含着很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将围绕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展开论述,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策略

一、引言

物理学科知识深奥复杂,教师必须注重教育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出精彩灵动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优化教育教学三维目标,以改变物理教育中的厌学现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

二、精心设计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直观、动感的事物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顺应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新颖生动且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得原本枯燥、呆板的物理教学素材呈现灵动的感官反射性,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如下情境:美丽的带鱼在海洋中自由穿梭、潜水员穿着潜水服海中探险、宏伟的三峡大坝水流湍急;而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带鱼的体型为什么是扁平状的?”“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为什么水坝形状是上窄下宽?”实践证明,将视频与问题结合所创设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再导入新课《液体的压强》的学习,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三、善于借助物理实验,诱发学生好奇心理

以笔者总结的教学经验,物理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完成对知识的深层巩固。通常,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影响物理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劣。以《摩擦力》相关知识为例,这一章节通常都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然而在此部分内容讲授时引入实验教学,其效果将优于普通讲授。以笔者执教班级为例,课上,笔者让学生对同一个物体分别进行拖拉和搬起的操作,以此让学生直接感受物体拖拉和搬起时不同的摩擦力,从而体会到拖拉时的摩擦力远小于搬起时的摩擦力;与此同时,再让学生分别在光滑平面和粗糙平面对同一物体进行拖拉,让学生通过自行感受而得出“光滑平面拖拉物体阻力小于粗糙平面拖拉物体阻力”的结论。如此简单易行的实验,不仅操作简单,开展方便,还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亦有助于推动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应用。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进课堂互动交流

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此次课改的突出亮点之一,即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列入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这一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点时,为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大小关系有何特点”等问题,笔者围绕上述特征提出了如下设问:“平面镜对物体所成像的大小会比原物体大还是比原物体小,或者有其他的什么规律?”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平面镜距物体越远,对物体所成的像就越小。”此时,可适当做出引导:“当一位高个子同学站在你眼前时,你会觉得他很高大,而他在距离你一两百米以外时看他,你还觉得他有那么高大吗?而且,在远处时他是真的变小了吗?”学生再次展开探讨。最终,学生在逐层设问的启迪与引导下,有所领悟,并在合作讨论中找寻到正确答案,成就感油然而生,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五、结合学情分层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受成长环境、认知水平、生活背景等的影响,个体间的差异性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尊重这一既定的差异性,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切忌出现“一刀切”的教学现象。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布置物理作业时,笔者将物理作业设计为“满意”关卡、“优秀”关卡、“好厉害”关卡三种难度梯度,让学生课后“攻关”。其中,“满意”关卡为基础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压迫感,只要上课认真,一般都能够做出来,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已知ρ铝=2.7×103kg/m3)将重为19.6N的铝球慢慢地浸没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从容器中溢出了9.8N的水,铝球受到的浮力是___N;由此可判断,这个铝球是“空心”或“实心”的。“优秀”关卡为提高性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设计,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能够往优等生的方向迈进。如:现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个金属球,请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出这个金属球的密度;写出测量步骤并写出计算金属球密度的表达式。“好厉害”关卡为创新或难度较大的题,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现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物块、一杯水、一杯盐水(ρ水<ρ物,ρ液<ρ物),请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并写出测量步骤和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实践证明,如此设计的分层式作业,能够兼顾各种能力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六、传授灵活解题技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很多物理问题都会涉及一定的抽象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无法用语言清楚地描述和演示出来。此时,可以列举一些具象的、常见的事物与这些抽象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的方法完成讲解,这种方法则被称之为类比法。传授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对其思维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对此,笔者曾就“水的液化”现象相关知识点做出如下设计:“夏天,人们家中往往会使用空调进行降温,但是空调运行过程中会有水流出,而这些‘水是什么水?为什么会有水流出来呢?请从如下答案中选择:第一,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第二,接上的水管流入机器,给工作时间太长的机器降温用的水;第三,空调器内水箱中流出的水;第四,空调器内机器工作太热,蒸发出来的水。”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物理题,但也面临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对于空调的工作原理并不太了解,对于空调内部的构造也不是很熟悉。尽管第一个是正确答案,但是学生却容易由于理解和认知上的不足而误选其他选项。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则能够快速排除错误答案,从问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出发获取正确答案:将空调机与刚从冰箱拿出的饮料做类比,抛开空调的工作原理不讲,空调所排出的水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凝结之后在蒸发器表面形成的水,而饮料外壁同样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致,两者的类型相似。如此对比,学生便能够快速选择出正确答案。

七、总结与建议

当下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和学习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的新成果,深化对教学过程的潜心探索和科学预设,不断总结、反思和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初中物理教学呈现时代的活力,强化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认同,在学生在主动认知、积极思维和踊跃实践中深化其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焦爱华,景奉勇.如何使用初中物理新教材[J].新课程(中学版),2008(Z1).

[2]李春密.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08).

[3]徐德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教学如何适应新教材[J].考试周刊,2008(31).

[4]赵智凯.初中物理特长生培养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物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