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趣味教学

2016-05-30陆敏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物探究实验

陆敏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是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每节课采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的趣味性有着良好的作用;如讲种子的结构时,将浸泡的菜豆和玉米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解剖和观察,使他们通过觀察、比较去找出这两种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如在苔藓植物时,带领学生到教室后等阴暗潮湿的地方观察葫芦藓,指导学生观察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植株形状、叶的形状和颜色、茎的特点、假根的特点、孢蒴、蒴柄的特点等,学生印象极深。

二、加强生物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我花了四课时,采用了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课时,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第三课时,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学生都亲手制作了洋表皮细胞,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细胞。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第四课时,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以后探究“种子成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等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兴趣高,而且思维活跃,正所谓“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使用语言艺术,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平时我就十分注意积累一些谚语、俗语、故事等,适当用一下。如“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讲到昆虫的发育时,我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此时,我却说:“不对”我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蛾。学生感受到:噢!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了学习热情。

“皮肤”一章,我讲了一个“上帝造人”的故事,说上帝用面粉捏了人放进炉里烤,第一次时间不足没烤熟,这是白的——白人,第二次烤过头了成黑人,第三次才了经验,烤出的是黄色的——黄人,象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俗语,使学生身心放松,愉快地投入新的学习。

四、“双主恰当”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主导、主体”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双主”活动就是要教者从授课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转换,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应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趣味教学是一种适应生物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功能等,目的就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迼一种紧张、活波、和谐生动、有张有弛的理想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