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转喻对言语幽默的认知阐释

2016-05-30余怡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言语幽默

【摘要】萧伯纳是著名爱尔兰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不仅因为极高的文学造诣被人们所熟知,更因才思敏捷和语言幽默而被人称道。言语幽默是幽默的一种,关于言语幽默也一直有多种学科和视角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概念转喻的视角出发,以萧伯纳的幽默话语为例,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以期证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能够为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供合理有效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概念转喻 言语幽默 萧伯纳幽默话语

【Abstract】George Bernard Shaw is a famous Irish playwriter and Nobel Prize winner. He is well-known not only for his literary attainments but also for his quick thoughts and humous words full of wits. Verbal humor is a kind of humor on which many research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perspectives have been done. Taking George Bernard Shaws humorous words as example, this essay attempts to use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to analysis verbal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doing so, the author tries to prove that the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provid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gnitive proof for the production of verbal humor.

【Key words】conceptual metonymy; verbal humor; George Bernard Shaws humor

一、引言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于1925年因为作品极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既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幽默与讽刺语言大师。萧伯纳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仅体现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里。长期以来,幽默一直是众学科的研究对象,幽默的生成机制也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美学家所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选取了萧伯纳的幽默话语为例,试图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转喻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言语幽默及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对萧伯纳言语幽默的分析证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能够为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供合理有效的认知理据。

二、理论及背景

1.言语幽默。幽默的现代意义来源于西方词汇“humor”的音译,它的定义有多种。比如在1999年版的《辞海》中,幽默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喜剧性因素的能力”。另一种是“一种艺术手法。以一种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点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地集为一体”。从幽默的权威定义来看,幽默大概主要涉及让人发笑和自身幽默感。而幽默的种类又大体可以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语言有关的言语幽默。

国内外学者有过不少对幽默的研究。西方研究的主要理论有:“释放论”、“敌对论”和“语义脚本论”等。“释放论”主张幽默是人们本能地对紧张感的释放,表现了一种从日常社会道德的约束中逃离出来的企图。“敌对论”认为幽默是一种攻击他人的策略。“语义脚本论”从语义学角度出发,认为幽默可以激发两个不同脚本,是脚本对立的产物。国内研究主要从语境、关联理论或修辞功能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言语幽默作为一种语言产物,是把语言作为载体的。而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反映形式,概念转喻又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从认知语言学概念转喻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便是十分合理而必要的。

2.认知语言学和概念转喻。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由乔治·雷可夫、马克·约翰逊及朗奴·兰盖克创立。认知语言学是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中转换生成语法产生。它是个广泛的领域,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强调语言和人类认知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有:Fillmore、Goldberg 等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Lakoff、Talmy 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以及S. Lamb 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等。概念转喻理论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

传统的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用近似表达对相邻概念的比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概念转喻的认知本质有了全新的解释。Lakoff认为转喻是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以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在认知语言学中,“转喻和隐喻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的日常思考和行动方式”,也就是说转喻和隐喻属于人类的思维方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邻近概念。也可以说“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或概念事件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向另一概念实体或概念事件提供心理可及”。在这里,“理想化认知模式”是人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世界知识表征以及他们所生存的文化模式而达到的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事件以及人们自身行动的典型状态的认知。构成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的接近概念如果互相替代,一个概念替代整个模型或整个模型替代作为模型成分的某一概念构成转喻关系。在概念转喻中邻近关系是基础,这种邻近关系是目标义和源义概念的邻近。转喻涉及一种接近和突显关系,就是说用中心的或突显的项目(也就是源义概念)作为参照点,来唤起和激活其他不那么突显的项目(也就是目标义概念)。源义作为载体相对来说是突显的,但话语真正要突显的却不是源义,而正是目标义,源义只是作为背景的。

三、概念转喻理论下的言语幽默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是解释语言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包括言语幽默。在言语幽默中转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转喻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一类是整体之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下面就萧伯纳的几则关于言语幽默的趣闻轶事进行概念转喻分析。

萧伯纳常在他的剧作中揭露资本家的愚蠢和贪婪,所以那些资本家们对他不满想找机会报复。一天,有个资本家当众指桑骂槐道:“什么戏剧家?我看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萧伯纳听后笑并回复:“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这里资本家所说的“戏剧家”是源义,是为了突显他真正想表达的目标义萧伯纳。这是整体与部分之间转喻的一种:范畴指代范畴中的成员。戏剧家是个大的范畴,也就是整体;而萧伯纳是范畴中的成员,也就是部分。萧伯纳的回复也是利用了资本家的概念转喻:范畴还是戏剧家,而成员被他换成了那个资本家。在资本家的转喻中,理想化认知模型没有改变,邻近关系也没有发生改变,而概念事物却被萧伯纳改变了,于是就产生另外一个概念转喻。这样一来源义所突显的目标义也随之发生变化,幽默就产生了。

有一次,一位胖神父遇见了又高又瘦的萧伯纳,于是不怀好意地挖苦他:“看你的模样,真让人以为整个英国发生了饥荒。”萧伯纳听后轻描淡写的回了他一句:“是吗?不过看你的模样,让我懂得了整个英国发生饥荒的原因了。”这里胖神父本来想把饥荒作为原因,把萧伯纳的高和瘦作为结果来嘲笑他,在概念转喻中,这是整体内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也就是因果转喻,就是用原因指称结果或者用结果指称原因。胖神父就是用饥荒这件事作为原因指代萧伯纳的瘦。而萧伯纳也利用了这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和因果邻近关系,用发生饥荒作为结果来指称胖神父的胖其实是造成饥荒的原因。所以转喻中要突显的目标义发生了改变,于是产生了幽默。

在概念转喻中,邻近关系是不改变的基础。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里,邻近关系不改变,而具有邻近关系的两个概念一旦发生改变,就会产生另外一个概念转喻。而这两个概念转喻之间的不一致就是幽默产生的关键之所在。因而概念转喻为言语幽默的生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释。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转喻的角度出发,以萧伯纳的幽默语言为例,分析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出了在言语幽默之中,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里,目标义和源义这两个概念的邻近关系是不改变的,只是其中一个概念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另一个概念转喻的发生,于是变化后的目标义和源义与变化之前的就产生了不一致,因而引发了言语幽默。本文通过用概念转喻理论对言语幽默的认知分析,证明了概念转喻能为言语幽默提供合理有效的认知理据。

参考文献:

[1]Pocheptsov,G.G.Language and Humor[M].Klev:Vysca Skola,1981.

[2]Gruner,C.R.Understanding Laughter:the Working of Wit and Humor[M].Chicago:Nelson Hall,1978.

[3]Raskin,V.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Boston,Reidel,1985.

[4]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Lakoff &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张杰明.概念转喻的语篇功能及其认知条件[D].烟台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简介:余怡(1991.4-),女,中南民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目前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言语幽默
乖讹消解论视阈下岳云鹏相声的言语幽默解读
从合作原则看小品《老伴》中的言语幽默
从违反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小品《大城小事》中的言语幽默
小品言语幽默溯因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