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2016-05-30许琼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索溪峪西门豹詹天佑

许琼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10-01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认知水平有限,生活阅历较少,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很不成熟,有效的阅读教学切入点对学生学习文本、提升情感体验具有十分积极的引领作用,能促进语文学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立足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对语文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力与指导作用。

一、从课题切入

标题,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我们可以透视文章的主题、行文的思路,或迅速把握文章框架脉络。课堂教学中,着力引领学生认真解读文章的标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教学《索溪峪的“野”》这篇略读课文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索溪峪在哪?课题中的“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索溪峪的野?作者是怎样写索溪峪的野?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学生根据提的问题,会在后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很高的兴趣,所提问题也一一解决。

二、从词语切入

有时候,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关键词,它们能统领全文或一个语段,教学时我们先探究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然后以这个词为支点延伸开来,以点带面,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我们可抓住“雪中送炭”这个词切入,“雪中送炭”的“雪”和“炭”原本指什么,在这段话中又指什么,理解了这个词,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在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的情况下,朝鲜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去了打糕。这“雪中送炭”的情谊,志愿军战士当然无法忘怀。

三、从句子切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文章结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上《自然之道》一课,我先让学生初解“自然之道”的含义,然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点明课题的一句话。学生很容易找到了向导说的那一句——“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导游所说的“自然之道”文中指的是什么,“就是这样的”究竟是怎样的,面对自然之道,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从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堂环节虽然简洁,但是达成目标却相当顺利。

四、从过渡段切入

过渡段是文章段落,层次间连接转换的结构方法,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牵制前后的枢纽作用,还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选择合适的过渡段切入既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时就可由此为突破口,双向展开、化繁为简。《詹天佑》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出这样的一个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可让学生区分出“承上”部分和“启下”部分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接受任务,如何不怕困难为国争光的,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展开教学。

五、从矛盾处切入

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常存在着某些矛盾现象。这些矛盾其实是作者刻意安排的,阅读时,注意这些矛盾,并问“为什么”,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进行质疑,可创设愤悱情境,从而训练思维,以统一认识,求得正确而深入的理解。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我们可根据文章内容设问:“西门豹明知近年来漳河没发大水是因为干旱的缘故,为何还要夸河伯真灵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形成一种有价值的课堂冲突,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便可让他们充分认识西门豹将计就计、正话反说的艺术,领略西门豹足智多谋的风采。

找准了文本的切入点,也就能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干,牵住文章主线;选好课文切入点,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受到感染并展开想象,心中涌起求知的渴望,进而全身心融入到课文情境之中,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索溪峪西门豹詹天佑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索溪峪的『野』》文本解读魏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