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高校主流群体的途径探究

2016-05-30刘虎高晓东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原则

刘虎 高晓东

【摘 要】文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高校范围内融入主流群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高校主流群体 特点 原则 方式

伴随着全国各地教育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就读的人数和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和内地的汉族学生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在融入以汉族学生为代表的大学生主流群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如何寻求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这些障碍,不仅是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更是一个关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居住的地方相较于内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而言较为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刻苦努力、层层选拔进入内地大学进行求学深造,在看到了内地城市的繁华和开放之后,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学的期待会进一步强烈,他们希望在大学接受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以便在毕业后能够发挥所学知识对家乡进行建设。

(二)民族自尊意识强烈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生长环境的局限性,他们从小接受的是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极强的认同性和认知观。在进入内地大学求学深造时,他们会很乐意向其他民族的学生介绍本民族文化,潜意识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维护,而对其他民族文化则是选择性地接受。

(三)性格较为开放,直爽热情,但情绪的自我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待其他民族的学生较为热情,且性格真诚豪迈,较为直爽。但这种性格的缺陷在于,面对情绪起伏波动或发生冲突之时,少数民族学生对情绪的自我掌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他们习惯以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解决问题;同时,部分民族学生的思想存在较为偏激的特点。

(四)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善于抓住机会进行自我表现

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内敛谦虚文化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张力。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熏陶和民族风俗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特殊娱乐方式,具有丰富的才艺。但在文化教育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文化教育基础方面还存在差距。

二、少数民族学生融入高校主流群体的原则

(一)公平、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

各个民族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互相之间的交流也应该建立在公平、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按照同样的规章制度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不应让少数民族学生因为自己少数民族的特殊身份而产生自卑意识或特权意识。

(二)适当照顾的原则

在坚持公平、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之上,我们更应看到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大学生活必然存在一定的不便。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从民族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内地大学的教育模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等。在民族特有性的问题上,我们不仅应该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还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照顾,多关心理解他们,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少数民族学生融入高校主流群体的方式

(一)在高校学生工作中重视民族学生工作

1.建立一套科学的民族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应根据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民族学生单独建立一套信息管理体系,并不定时地对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实时对体系中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内容进行更新。

2.注意培养民族学生骨干

培养民族学生骨干有利于增强民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要让民族学生骨干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好地让民族学生融入高校的主流文化中。

(二)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合适的环境

1.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多才多艺,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便能充分给予他们文化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文化交流中学会尝试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接纳、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同时,这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还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弘扬。

2.开展创新、创业等主题讲座和培训活动

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大学、对于知识有着较高的期待,他们期望的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希望能在未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建设能够有所贡献。开展创新主题交流会和培训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引发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学有所思,并学会学以致用。

3.对于学有困难或者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

少数民族学生有着较强的上进心,但其文化基础相对于汉族学生较为薄弱,这种心理和现实的落差会让他们在一次次失败后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开展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一对一”帮扶行动,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汉族学生在帮扶过程中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会逐渐增多,这就会让少数民族学生不自觉地加强对汉族文化的认识,并逐渐认可,也会为他们融入大学主流群体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4.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情绪把控和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培训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大学之后会面临各种挫折和障碍,他们会感到适应过程的艰难,因此,情绪把控和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这两项能力的形成,不仅会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己未来的生活节奏,更能避免由于部分突发问题或冲突导致情绪失控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贾志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2]陈巍.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1(0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