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

2016-05-30陈新明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文过程课堂教学

陈新明

【摘要】 語文新课程的变革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去掉不合时代节拍的要件,体现时代要求。语文新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倒退的,我们的社会必将朝着更科学、先进、合理、人文化方向发展。语文新课程性质的定位正好顺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认识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

二、提供机会,展示学生自我

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新的激情与活力。所以课堂上会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表达,是语文字、词、语法、文章结构、写作体裁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而这些因素的表达正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展现。因此,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基础词汇的扩展,句子类型的掌握以及小段篇章的描写入手,将整体写作分解成若干部分,逐一学习和讲解,打好写作的基石,抓住写作的脉搏。同时,教师要时刻培养学生写作因素综合运用的能力,将语文的基础知识统一起来,学会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类似于作文结构中的分总结构,使学生既能抓住写作因素的基础,又能实现写作因素的综合运用,达到真正实现写作知识掌握的

三、课堂教学建议

一是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导,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都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二是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三是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么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多得。四是课堂教学要避免误区。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统概括。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四、 大胆地进行了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提及老师,头脑中都会显现出一副德高望重的、很庄重的权威式的样子,所以学生往往会敬怕老师,长期以来的师生关系大都存在一种长辈与晚辈的隔阂。《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和学生实现平等的对话,加强沟通,摒弃权威式的教学态度。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学生和老师的“权利”是平等的。对于学生的解答,教师不能只以“正确!”或“错误!”一刀切去做“果断”的判断结论,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味学生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解答真的完全偏离中心,也不能用尖锐的语言去评判学生。

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求改革原有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考试和评价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华伦中学实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即“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课改课题的研究。这些改革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和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考核学生方面,应该采取多元角度。以往甚至现在,考核学生往往以期末的一次考试为基准,一次“定生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在非毕业班中,应当采取多角度多方面的考核方法,把过程与结果结合,把笔试与课堂、作业表现相结合。

要当作一名21世纪的及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不容易。唯有变革多年形成的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自身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为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语文过程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