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方能抒情
2016-05-30凌应龙
凌应龙
我不知道学生在写“妈妈雨中为我送伞”时,是否真的泪水与雨水融在了一起;也不知道学生在写“为老奶奶让座”时,是否真的赢得了周围乘客的连连赞许;更不知道学生在病中是否真的去数母亲头上新增的白发。每当我读到这类文章时,心中涌起的不是感动而是悲哀。本应最具有个人品质的作文,此时却更像是“作文选”、“写作大全”的拼凑和剪辑,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他们看起来是在写“我”,却实实在在地丢失了“我”。这里,我且不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只想说,如果在这时候单纯去讲作文选材的技法是不会奏效的,只有呼唤写作的灵魂——真情的回归,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前不久,我搞了一次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感触颇多,下面我先介绍这节课。
第一环节:兴趣导入
第一步:由家中养宠物的同学介绍动物妈妈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孩子的。
第二步:给同学读毕淑敏的文章《母爱》。(写的是母狼以死换回狼崽生存的故事)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从学生最熟知、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广泛性和永恒性,并且很自然地由动物联想到人。
第二环节:情感激发
第一步:让学生背诵小学学过的表现母爱主题的古诗《游子吟》
第二步:为学生提供三首小诗(冰心的《纸船》、徐亮的《无题》、汪国真的《慈母心》),让学生有感情朗诵,认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设计是为了激“情”,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创新,因为朗诵是需要真情的,有真情才会有创新。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便可深深体会诗人的情感。不少学生站在母亲的立场上,仔细揣摩母亲心理,非常动情,并由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第三環节:巧妙架桥
上一个环节是朗读诗,这个环节就是在读与写之间为学生架起一座桥。用什么来架桥呢?用我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先用多媒体显示几张小孩子的照片,让同学们猜是谁。同学们猜不出,我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班某某同学的照片,大家十分惊讶。我启发道:你们从呱呱落地,长到今天,实在不容易,你们想过没有,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谁为你付出的心血最多呢?
针对提出的问题,我先谈了自己的体会,我讲了自己小时候感受最深的几件事,用自己的真情表达了对我母亲的深深怀念。我讲的都是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但却浸满真情并能引起学生联想的小事。例如,我上小学的时候,从决不能我家有一段路没有路灯,冬天天黑得早,妈妈每天都到那段路去等我,和我一起走过那条黑黑的路,以至在我成年后,每回走到这里,都会想起妈妈等我时的身影。又如,有一年冬天,妈妈带我和妹妹去庙会,由于人太多,妈妈怕我们挤丢,就将妹妹抱起来,让我拽着她的衣角,结果人没有丢,却将妹妹的棉鞋挤掉一只。回家的路上,妈妈怕妹妹的脚受凉,顾不上自己挨冻,摘下头巾包在妹妹的脚上,还抱着妹妹走了那么远的路……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我的体验中生发自己的体验,从而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第四环节:倾诉真情,引导创新
这个环节就该让同学们自由发言了。
有的同学讲了妈妈每周带她去学琴,在外面一等就是两个小时,不管寒冬酷暑,现在想起来,觉得妈妈实在不容易。她的发言又引发了另一个同学的联想,这位同学讲她去学画,妈妈在寒风中等她,都冻感冒了。又一个同学说,有一年他们全家坐火车外出,虽然妈妈正感冒,可是妈妈却硬让他睡在仅有的一张卧铺上,自己在旁边坐了一宿……
可以看出,是我的发言引发了这些同学的联想,而同学的发言又不断引发同学们的联想,就这样,大家没有编造、没有雕琢地尽情倾诉着自己真实的感受。
第五环节:落实目标
我告诉同学们,老师和同学们状都想听到每个同学的发言,大家共享母爱,但是课堂上时间太短了,那么就请大家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这样,不仅你自己重温了那段真情,也能让大家与你共享。(课内完成)
课后小结:这次作文虽然没有讲选材,没有讲技法,但学生的选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新颖,都令人感动。虽然也有近30%的同学写比较陈旧的题材,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相同,突出的特点是:感情真挚,个性鲜明。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写作之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倾诉真情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投入情感,老师和同学的相互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联想。
第二,学生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而是用写作的方式倾诉真情。
由此我想到,与其单纯的埋怨学生抄袭作文选,指责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不如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呼唤真情,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接近作文的本质。所以,教师从自身入手,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首先,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要提倡曾经被深深感动过的,都可以写进作文。老师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感受。
其次,教师要调整作文评价的标准,要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不要轻易指责学生作文主题不积极,那样会堵塞抒发真情实感的源头,把学生引向说假话、抒假情的歪路。即使真的个别学生在大是大非上出了格,也不必大惊小怪,慢慢引导就是了。
教师观念改变了,评价标准改变了,学生才会没有顾虑,才有可能把作文当作一个可倾诉的朋友,把写作变成倾诉的过程。
此外,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增强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己为中心画一个圆,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很少想到主动关心他人,很少能体会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较少,对生活感悟不够,使得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懂得关爱的人,这样学生才能有情可抒。如上面所举的事例,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爱。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获取诸多的感动,使学生在感动自己之后,再感动别人,还愁写不出个性化的作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