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產業爆發前夜
2016-05-30黃聰
黃聰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17屆高交會上,110多家無人機企業帶著自己的新產品亮相深圳龍崗大運分會場。
無人機企業「東南飛」
在航空航太領域本無傳統優勢的深圳,卻以電子元器件之都的獨特優勢,走出了一條無人機產業的路徑。
據行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大陸有三、四百家無人機企業,多數做消費級無人機。深圳的無人機企業也以消費級為主,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深圳市大疆創新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占領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
2013年,深圳市政府公佈實施了《深圳市航空航太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
深圳素來有「一小時電子圈」之稱,以製造業崛起的深圳以及周邊的東莞、惠州等城市,聚集了大量電子元器件企業,北方很多無人機企業的配件均採購自深圳、東莞等地。而華強北電子一條街作為電子元器件集散地,更是降低了電子元器件採購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此外,深圳毗鄰港澳地區,購買美國或日本等國的原材料或配件也更快捷。同時,深圳資本市場活躍,為無人機企業帶來投資或者貸款的可能性更高。
北方天途航空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天途」)就是這麼一家企業。天途航空的區域經理鄭敏輝表示,天途的很多配件都來自深圳、東莞,有時候研發需要做測試,但是快遞包裹要等很多天,很耽誤時間。
近期,天途正在和深圳相關部門接洽,想在深圳建立科研分公司,並在深圳龍崗設立工廠。天途打算把科研公司的註冊地放在深圳前海,按照規定,高科技企業在前海可享有15%企業所得稅優惠,而前海聚集的境內外金融機構也為區內高科技企業獲得資金帶來便利。
同樣設在北方的消費級領域排名第二的無人機企業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零度」),也計畫在深圳註冊子公司。2015年1月,零度已和滑鼠龍頭企業深圳雷柏科技合作,雷柏也由此從滑鼠生產進入無人機領域。
以打造無人直升機為核心競爭力的締飛航空,則在2014年底將公司從瀋陽遷到深圳,其看中的就是深圳的產業氛圍和資本優勢。
另一方面,深圳產業環境成熟,卻給企業帶來寸土寸金的「劣勢」,與內地城市動不動就可以大手筆批地給無人機企業建「無人機城」相比,深圳能給的土地優惠並不多。
據了解,不同的無人機企業也會根據未來發展方向來選擇在深圳「安家」的區域。以做融資和國際銷售為目的的企業,會選擇把註冊地放在前海,在南山福田等地租寫字樓,而對於有生產和研發需求的公司,則會選擇龍華新區、坪山新區等產業園區入駐。
藍海還是紅海
2013年前後,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是一片藍海,資本市場和行業的熱度都逐漸升溫。大疆的估值大幅增長,業務量也迅速擴張。幾十萬架Phantom「精靈」無人機被大疆銷售到海外市場,引發全球民用無人機熱潮。
也因為大疆帶來的財富效應,各路諸侯似乎都看准了無人機市場的掘金機會,做運動相機、做平板電腦、做機器人、做滑鼠的企業紛紛轉型進入無人機產業。
在零度副總經理文昕看來,消費級無人機領域3000元人民幣航拍飛行器的市場已進入紅海,這一市場對企業來說像雞肋,很多企業的失敗也是因為盲目進入這一領域導致的。同時,他認為,消費級無人機應用的下一級發展將是娛樂應用領域,未來可能出現的無人機打鬥、空中實驗室將是很好的藍海市場。
「無人機、手機、機器人都具備相同的智能基因,手機的現在就是無人機的未來。」文昕的這一說法給無人機發展帶來巨大想象空間。
締飛航空集團科研總裁王猛則認為,真正的藍海市場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近年又有人提出「無人機+」的概念,其實就是「無人機+農業」,「無人機+消防」等無人機與各領域的結合。
基於「無人機+」的概念,王猛在很多場合都提出發展工業級無人機要建立無人機企業和應用企業的合作共贏生態圈。王猛解釋說,所謂生態圈就是無人機企業和應用企業的聯盟。
但現實的狀態是工業級無人機的應用需求不明確,很多工業應用仍處於觀望中,而無人機的一些基本參數如載重、航時、安全性等都有待提高。
根據研究機構EVTank近期發佈的《2015年度民用無人機市場研究報告》數據,2014年全球民用無人機銷量為37.8萬架,占比高達96%,增長勢頭迅猛,其中專業級無人機銷量占33%,消費級無人機銷量占67%。到2020年,全球無人機年銷量有望達到433萬架,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
本土無人機產業的短板
大陸無人機產業爆發力很強,也廣受資本市場關注;但無人機行業並不成熟,仍面臨空域、安全監管、標準欠缺以及山寨模仿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成為無人機企業能否突圍的關鍵。
根據2013年出台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重量小於等於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範圍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於120米範圍內,無須證照管理,但應盡可能避免遙控飛機進入過高空域;重量等指標高於上述標準的無人機以及飛入複雜空域內的,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一位無人機業內人士介紹道,無人機真正工作載荷是它的掛載,無人機掛上攝像頭就可以航拍,掛上測繪儀就可以勘測,如果掛上爆炸物就能實施爆破,隨著無人機續航能力越來越強,能搭載的東西越來越重,民用級無人機安全成為非常需要考慮的問題。但監管的現狀是,民航局等相關部門其實並不知道如何有效管理,只有一刀切,設定一定範圍內無人機一律不准進入;但對於行業而言,這並不是好的發展方向。行業呼籲,希望相關部門出台更詳盡的監管規定,對無人機進行更有效的分類監管。
飛行監管帶來的是無人機操作手培訓行業的興起。按照國家民航局的規定,2015年4月起,無人機駕駛員資質及訓練品質管理由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中國AOPA)負責;但因為無人機操作手培訓進行不久,其中仍有很多需要規範的方面。
王猛表示,目前各國對無人機的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規定,僅允許以電影拍攝或者記錄為目的的無人機在天空中飛行,商用無人機則需要申請,商用無人機在美國面臨的監管難題,已影響了行業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的管理也面臨相似情形。
其次,中國大陸的無人機行業標準欠缺。「可以說無人機行業目前幾乎沒有標準,所以不同公司的設計和產品形態各異。」王猛稱,目前當務之急是制定無人機分級分類標準、生產研製標準等,先制定企業標準,再推行業標準,最後再形成國家標準。目前締飛航空正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行業標準制定。
最令無人機企業頭疼的問題,莫過於技術複製和模仿。一名業內人士講了個小故事,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去某公司交流,當提到政府部門可以為企業做點什麼時,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指著公司附近的試飛平台說,能不能幫我們把對面那家經常侵犯我們知識產權的公司制止一下。
正因為面臨上述問題,業內人士對於無人機產業未來發展既有期待也心存憂慮。「無人機產業爆發力很強,但目前無人機企業能否承受這種爆發,還是一個有待觀察的問題。」王猛說。